《北宋穿越指南》

后记二十二·大明不夜城之洛阳(2/3)

祖先都是大明开国文武,二人的关系瞬间就被拉近,孟枢还邀请杨伯彦去巩县做客。

    孟枢又介绍谢衍:“这位是谢衍谢朝宗兄弟,大明开国以来第二位16岁的碧玉学士。”

    杨伯彦连忙行礼,惊道:“那可是大学问家。”

    花花轿子人人抬,谢衍笑道:“孟兄也是皇家学士。”

    杨伯彦并不傻,相反还聪明得很,连忙重新对着孟枢行礼:“今日却是遇到两位文曲星。”

    三人就坐在马扎上闲聊,直至火车拉响汽笛,才连忙起身去赶火车。

    他们的高级车厢还有个空座,谢衍邀请杨伯彦过去,杨伯彦婉言拒绝了好意,说担心还有人半路买了高级票。

    回到车厢,谢衍问道:“那位杨公爷是谁啊?”

    孟枢说道:“随黔王灭大理的杨姓头号猛将,自然是太宗朝的县公杨再兴。杨家好几代都没出什么良将,杨再兴之子不但领兵吃过一场大败,其孙辈还因草菅人命被朝廷处罚过。”

    杨再兴?

    这个我熟啊!

    谢衍身为史盲,知道的历史人物不多,但岳飞、杨再兴还是认识的。

    “那个黔王又是谁?”谢衍好奇道。

    孟枢颇为吃惊:“贤弟连黔王都不知道?肯定是平时一心钻研学问,顾不得这世间的诸多俗事。”

    “以前没关注过那些。”谢衍顺着往下说。

    孟枢说道:“黔王是太祖皇帝的继子,是太宗皇帝异父异母的兄弟。他们家世镇云南,爵位虽然也会递减,但降到侯爵就不会再降了。子孙稍微打几场胜仗,爵位又能升回去。现在的那位家主,爵位是郡公。”

    谢衍心想,这不就是翻版沐王府吗?

    孟枢似乎不把谢衍当外人,竟然说起一些秘闻:“先皇当年整顿军队的时候,黔王的后代被重点照顾,白家在云南的权势大不如前了。杨再兴的后代衰落得那么快,其实也跟先皇整顿军队有关。”

    这纯属朱铭留下的烂摊子。

    不过有弊也有利。

    白琪的后代为了升回爵位,经常故意挑起边境冲突,然后趁机打仗立功扩张国土。

    但又不能一下子打得太狠,总要留些立功机会给子孙可持续发展。

    这就歪打正着了。

    新扩张的地盘都太穷,地形过于复杂闭塞,而且语言风俗迥异,扩张太快反而不利于消化。白家连续几代人的做法,是最符合云南当地实情的。

    一点点的往南蚕食并消化!

    如今已扩张到缅甸的景栋、腊戌、杰沙一线。

    黑夜之中,火车缓缓前进。

    谢衍趴在桌板上睡着,再次醒来已是清晨。

    他扭头看向窗外,铁路两侧的村庄不断后退。乡村民居主要是土墙瓦顶,富人家庭则是砖墙大宅,茅草屋顶的已不多见。

    不时能看到农民下地劳作,身上穿的全是短褐,也即古代劳动人员的服装样式。

    想想自己正坐在火车里,再次感到一种魔幻味道。

    火车在叶县加了一次煤,并没有前往平顶山,而是直奔襄城的方向,继而来到颖昌(许昌)城外。

    铁路在颖昌有一个分叉。

    往东北方向,是前往东京开封府。

    往正北方向,是前往河南省城郑州。

    谢衍问道:“洛阳和开封,哪座城市更繁华?”

    孟枢说道:“自是洛阳更繁华一些,不过开封也不逊色多少。朝廷说两城皆有一百多万人,但把短期逗留的都算上,民间推测很可能到了两百万。”

    谢衍难以想象,中世纪的两百万人口大城。

    如果不是早就采用煤炭,洛阳、开封附近的植被,早就被人砍去烧光了。

    郑州就很惨。

    被东西两京夹在中间,受虹吸效应影响特别严重。好端端的一个省会城市,而且还开通了火车,多年发展下来才三十万人口。

    同样是省会城市,人家襄阳已经超过百万人口了。

    火车在郑州停靠一个多小时,继续前往西北方向的荥泽县。

    荥泽县城,在汴河边上。

    二人坐火车累得不行,在荥泽找客栈住了一晚,次日坐船沿着汴河进入黄河,船只很快又转入洛水。

    “贤弟在洛阳可有下榻之处?”

    孟枢要在巩县下船:“若是洛阳无亲朋,贤弟可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