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后记四十七·这个逼装得真爽(2/3)

br>
    王贻彤简单概括那篇文章:“年仅十七岁的谢衍学士,以其创造性的发明玛瑙短臂阻尼天平,使得困扰学界数十年的诸多实验可以进行。特授芙蓉学士头衔,特许进入洛阳太学读书。谢衍学士大公无私,把天平捐赠给工部,并未申请相关专利,工部特别颁发奖金一千贯,后续奖励该精密天平一台。”

    谢以勤愣了两三秒,猛拍大腿说:“不愧是我儿子!”

    这是一篇综述文章,主要讲精密天平的意义,以及接下来学界的基本动态。

    王贻彤把报纸翻了一面,却是专门报道谢衍的文章。

    此文详细讲述谢衍的名字、年龄、籍贯等信息,估计还采访过谢衍的那些笔友,把谢衍在书信里编的小故事也写进去。

    又讲谢衍受邀前往洛阳,如何在学术报告会上一鸣惊人。

    关于青丝称毫,也写得颇为详细。

    记者本来害怕公主不高兴,打算使用春秋笔法。但公主邀请谢衍参加马球会的消息传出,而且还有人目睹谢衍出入公主宅第,这就让记者的胆子变大了。

    竟然引用那天的采访内容,而且选择最浪漫的一种说法!

    “六郎要……要尚公主?”王贻彤目瞪口呆。

    谢以勤猛地夺过报纸,仔仔细细看完,一时间又惊又喜。

    大明有许多官场潜规则。

    比如驸马是否能够做官,究竟最高可以升到何职,一直都没有明确规定。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除非皇帝发话,驸马连县令都做不成。

    类似的潜规则很多,比如父子、兄弟不可在同一部门为官。比如地方官任命不但要回避本贯,还要回避妻家的籍贯等等。

    而对于驸马的近亲,也有一些潜规则。

    虽然都可以继续做官,但有一层看不见的天花板。驸马的父亲尤为明显,基本不可能升到地方三司主官的位子。驸马的亲兄弟则会放宽一些,但也最高只能到侍郎级别。

    也就是说,如果谢衍做了驸马,他爹最多干到从三品,他兄弟最多干到正三品。

    谢以勤刚开始很震惊,觉得自己仕途要遭打压,仔细想想又觉得杞人忧天。

    自家事,自家知。

    谢以勤就算在改革当中立功,这辈子能做实权从三品就不错了。

    正常情况下,他会在五品官上打转好些年,又会在四品官上打转好些年。然后退休!顶多在退休之前,做一个没啥实权的从三品。

    从三品本来就是他的天花板!

    不再担忧自己的仕途,谢以勤又为儿子感到惋惜:“六郎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学术成就。他完全可以谋求太学直授进士做官啊!”

    王贻彤却说:“这样也好,他的性子本就不适合做官。做了驸马之后,无论是对你,还是对大郎、二郎的仕途都有帮助。说不定看在皇室的面子上,你和大郎、二郎都能做到三品官呢。”

    谢以勤摇头:“驸马的父兄,最高能到三品是不假。但真正升迁的时候,反而会因这层身份被刻意压着,比正常的升迁速度要慢上许多。”

    王贻彤说道:“这位大长公主,可是有徽号的。大明开国百余年,她是第二个有徽号的公主。”

    “也对。”谢以勤认同此理。

    王贻彤重新拿起那篇文章,越读越开心:“我儿真个名士风流,与公主这般青丝称毫,不亚于当年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夫妻俩彻底忘记了冷战,坐在那里读报纸开玩笑。

    估摸着时间,谢以勤溜达着去上班。

    刚跨过后院来到厅衙二堂,就看到一群官吏站在那里,齐刷刷作揖道:“恭贺大判!”

    谢以勤心里虽然爽翻天了,却面色平静如水:“大清早的,何喜之有啊?”

    一个属官上前说:“小郎君学识超卓,十七岁便为芙蓉学士,此乃大明开国以来头一遭。岂非文曲星下凡乎?”

    又一个属官说道:“报纸上还说,就连皇家学会的老会长,都当众朝着令郎作揖致敬。还有许多翡翠学士、玫瑰学士、芙蓉学士集体作揖致敬。此等盛景,恨不能亲眼一见。”

    又有属吏说:“我家那两个混账,要是比得上小郎君半分,我怕是半夜做梦都能笑醒。”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马屁如潮,把谢以勤拍得飘飘然。

    当然,他们不敢在衙门里谈论公主——这些家伙,此刻恨不得跪舔谢以勤,主要就是觉得谢衍要做驸马了。

    对于某些人而言,做驸马属于一场噩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