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少许误差),四舍五入怎么算都可以。以苗学士的方法推论,铁原子相对质量应该是52才对。”
“或许是你的实验数据错误。”苗文卿说。
胡思齐笑道:“反正我的论文已经投稿了,你若不相信就自己去测。”
苗文卿有些心虚,顿时不再言语,打算赶紧回去做实验。
马昌年又问:“大家对谢学士的分子式表达有异议吗?有异议的请举手。”
无人举手。
马昌年又说:“同意的请举手。”
所有人都举手,全票通过。
马昌年继续问道:“大家对谢学士的化学方程式表达有异议吗?同意的请举手。”
又是全票通过。
这两样东西,傻子才会反对。
第一,它确实让分子和化学反应表达更简洁直观。
第二,只要把它确定了,可以出很多很多成果。有谁能确定一个分子式,有谁能确定一个化学方程式,就足够扬名立万水论文了。
当然,那些简单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恐怕有一大堆人能够快速确定。抢成果都没法抢,一堆人同时投稿的。
得确定比较复杂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才行!
谢衍对此无所谓,也懒得跟大家抢。
反正他是打地基的别人搞出的成果越多,等于在他地基上砌出的房子越高。今后变成了高楼大厦,谢学士就可以被称为“奠基人”。
“散会!”
马昌年已经很疲惫了,他年事已高,开了将近一天的会。
就在众人准备离开之时,马昌年取下帽子,突然朝着谢衍作揖。
谢衍连忙脱帽还礼。
秦汉之时,表达敬意的方式为脱去鞋袜。
唐朝以后,桌子板凳变得普及,人们不需要席地而坐,地面不再时时刻刻收拾得很干净。因此脱去鞋袜会把脚弄脏,而且有人还脚臭,致敬礼随之改变。
脱帽现在有四种含义:
一是谢罪;二是感恩,三是致敬,四是表达自己狂放不羁。
譬如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叙事》就有记载:“王劭《齐志》述洛干感恩脱帽而谢。”
此时此刻,马昌年脱帽作揖,就是对谢衍表达敬意。
他这老头子无所谓的,做出如此举动,非但不会被人嘲笑,反而会被视为尊重学问。
而且,还能讨好公主!
却把现场这些学者给将了一军,化学会长都脱帽致敬了,自己装没看到是否显得小气?
但真对着一个17岁的少年脱帽作揖,心里又总觉得别扭。
算了,脱帽就脱帽吧,谁让人家贡献巨大呢。
一个接一个学者脱帽,朝着谢衍作揖。
谢衍只得继续回礼。
都快在会场听得打哈欠的记者韩诚一,此时此刻终于来了精神。可惜目前还没有照相机否则他肯定来一张照片,让诸多学士脱帽变成名场面。
当然,文字描述也是可以的。
韩诚一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已经采访了很多学者,此刻把谢衍拦住说:“谢学士,能停步聊几句吗?”
谢衍微笑回答:“韩记者请讲。”
“谢学士还记得我?”韩诚一颇为欣喜。
谢衍说道:“《大明旬报》文教版的韩大记者谁不认识?”
记者,是太宗皇帝亲自命名的职业,当时的官方报纸还在叫《大明月报》。
韩诚一把谢衍请到会场角落坐下,拿出小本本说:“谢学士是如何提出三大定义和分子式、化学方程式这些东西的?”
谢衍面对记者,显得彬彬有礼、极为谦虚:“我在化学界只是一个小辈,多亏了诸位前辈的化学实验。这四个月来,无数学者取得了实验突破,我从他们的论文当中受益良多,归纳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想法。”
“为何别的学者就不能归纳总结呢?”韩诚一问道。
谢衍回答:“他们堆积了太多实验,玛瑙天平突然发明出来,恨不得赶紧把所有实验重做一遍,哪里还有时间来归纳总结?事实上,就算我不提出这些东西,前辈们也会在未来一两年内提出。我不过是讨巧而已。”
“谢学士太谦虚了,”韩诚一又问,“谢学士可知,秦国水泥即将运用于铁路桥建设?”
谢衍说道:“有所耳闻。所以我打算发明一种球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