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后记一百一十五·学术大奖竞争激烈啊,金鸡纳树都发现了(2/3)

室买去洛阳铸造成剑。

    晋姜鼎则是晋文侯的夫人,把山西食盐运到上蔡换铜,再把铜料运回山西铸造成鼎。

    这个发现,揭示了东周时期的一条重要商路,以及当时南北各国的贸易来往。

    ……

    谢衍瞅了瞅温砺,发现他跟旁边的老年学者不对付。

    这两人坐在一起,互相之间毫无交流。

    大概又是学术之争。

    那老头儿一直在跟旁人聊天,温砺却默默坐在那里,似乎非常不合群的样子。

    而且,温砺长得有点丑,脸上有个大痦子。常年在外考古,让他的皮肤粗糙黝黑,换上布衣估计会被误认为老农。

    突然又进来几人,众多学者纷纷站起,朝着他们拱手致意。

    谢衍也站起来了,因为这几人全是名医!

    去年在开幕演出弹箜篌的宋正方,不断拱手回礼最终来到谢衍旁边坐下。此人是岭南医学院的院长,尤擅防治各种传染病。

    谢衍主动攀谈:“久仰宋先生大名,去年就想当面请教,可惜先生很快就离京了。”

    宋直方笑道:“老朽也久仰谢学士大名啊。”

    后排一个学者说:“听闻宋先生找到了治疗痎疟(疟疾)的新药?”

    宋直方说:“多亏了从美州回来的探海队。他们每次归国,都要带回一堆药材,全是美州土著常用的。去年又带回二十多箱,其中有一种药材,被美州土著用来治疗发烧。”

    “那种治烧药能治痎疟?”谢衍问道。

    宋直方说:“那是一种树皮,美州土著用来熬汁喝,能治疗发烧等症状。去年有个病人,因为送来得太晚,服了截疟散也无用。他发烧发得厉害,常用的退烧汤剂不管用。我就想起那种美州树皮可以退烧,死马当成活马医,居然真就见效了。”

    后排那位学者问:“只是能退烧,还是能专治痎疟?”

    宋直方说:“专治痎疟。我专门跑去南洋,到痎疟病人最多地方做实验。这种树皮还挺有意思,痎疟发病早期、中期效果不佳,就算服用了也总是病情反复。但到了发病晚期,却是非常管用,而且见效特别快。”

    朱棠溪问道:“这种树皮叫什么?”

    宋直方说:“探海队在贴纸上标注的是‘克夷纳’,他们往往根据土著发音随便写名字。我倒是给重新起了个名,叫做‘克疟树’。那些克疟树皮已经用完了,来年让探海队多带些回来。最好是能带回树苗或种子,就在大明种植。”

    金鸡纳树被发现了!

    谢衍听到痎疟两个字,就基本猜到是金鸡纳。

    这是历史穿越里的常客啊,今后大明继续对外开拓,此物必然能够大展神威。

    各种科学成果是真多,今年的评奖竞争好激烈。

    宋直方说:“听说探海队已在美州发现煤矿,只要把煤站建起来,今后来往一趟就要快得多。美州有很多好东西啊带回来很多疗效极好的药材。还有一种可以镇痛的,拿来做手术很好用。”

    蒸汽机船,大明早就有了。

    最初全是内河蒸汽船,后来又有了近海蒸汽船。

    但由于汽压不足,只能作为辅助,主要还是靠风帆航行。同时还要频繁加煤,在煤站体系没有完善之前,大部分民间商船根本不用蒸汽机。

    另一个时空,从富尔顿发明蒸汽船,到三涨式蒸汽机船出现,前后足足用了八十年时间。

    大明估计也快了。

    几十年前,叛逃到西北非的那些海军,其船只就大部分是纯风帆战舰。只有一艘座舰加装了蒸汽机,在战斗的时候才使用。

    现在,从中国沿海到印度东海岸,沿途有大大小小的煤站二十多处。就连一些商船,也采用风帆、蒸汽混合动力。

    美州现在发现煤矿,肯定也要建煤站了。

    几人正聊着,老会长被簇拥着进来,全场学者集体起立迎接。

    老会长的身体状况,明显比去年糟糕许多。

    去年还能自己拄着拐杖走,今年却全程被人扶着进来。

    谢衍和公主也连忙过去,把老会长请到第一排靠中间的位子——最中间是留给叶太后和小皇帝的。

    “朝宗近来在研究什么?”老会长坐下问。

    谢衍说道:“研究给孩子取名。”

    “哈哈哈哈!”

    老会长闻言大笑:“是该好生研究。但你的学术也不要放下,听说你跟杨麟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