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676【让吕家查吕家】(2/3)

升为官员。

    这种有俸禄的吏员,已经被民间称为“公吏”。

    而短期内需要执行繁忙公务,比如征粮征税的时候,拿工资的公吏又会招募临时工。这种临时工,则被民间称为“私吏”,朝廷要求杜绝但根本拦不住。

    朱铭说道:“终究还是不妥,改为‘待群吏如学生’吧。学生不懂事,肯定会犯错,当官的就该像老师一样纠正。”

    吕本中却说:“臣若是有那样的学生,定然将其逐出师门!”

    “不改?”朱铭问道。

    吕本中说:“不能改。”

    朱铭叹息:“如果不改,朝廷就不能帮忙推广这本《官箴》。”

    吕本中说:“此书自能流传开来。”

    朱铭还是很喜欢《官箴》的,书中告诫官员,不能贪图蝇头小利,否则必定变成大贪官。又说心里要有百姓,做官应当踏实做事,不能弄虚作假等等。

    而且并非一味说教,都是从官员的利益来推导。

    比如不对百姓横征暴敛,那么你当官就更顺利,乱七八糟的麻烦会少很多。又比如你做官弄虚作假,到头来事情暴露,会严重影响伱的晋升。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清廉勤勉,靠政绩升迁做大官的书!

    朱铭问道:“吕氏皆如此做人为官吗?”

    “然也,吕家做官之人,个个清廉勤勉!”吕本中说。

    朱铭一脸笑容,再问:“是东莱吕氏,是洛阳吕氏,还是寿州吕氏?”

    “三吕皆然。”吕本中说道。

    吕好问感觉不对劲,儿子似乎要落入太子圈套了。

    朱铭又问:“我升你为洛阳府通判,去清查洛阳吕氏的田亩如何?吕氏做官都清廉无私,想必治家更是门风森严,必不会有为非作歹之事。”

    “这……”吕本中有些傻眼。

    吕家原籍东莱,宋初迁居河南。有两个儿子做官迁徙,一个迁到洛阳,一个迁到寿州。

    洛阳吕氏和寿州吕氏,在北宋出了八个宰相!

    “不敢?”朱铭皱起眉头。

    吕本中说道:“臣出身寿州吕氏,却奉命去查洛阳吕氏,这似乎有些不妥之处。”

    朱铭说道:“看来还是不敢查,吕氏家风也不堪细究。”

    这关乎吕氏的名声,吕本中顿时就被激怒了,蹭的站起来说:“有何不敢?洛阳吕氏若有败坏家风之人,臣定将其绳之於法!”

    “不愧是吕氏子!”

    朱铭拍手赞道:“若查出洛阳吕氏有作奸犯科之举,涉罪之人交付有司,其余族人拆分迁徙至河北各县。空出来的土地,划出一片来建军校和武庙。如何?”

    吕本中说道:“好!”

    朱铭又言:“查完吕氏,再查洛阳其他大族如何?”

    “好!”吕本中咬牙说道。

    吕好问听得几欲晕厥,但又不敢出声阻拦。

    洛阳拥有无数大族,或许田亩数量赶不上成都,但政治影响力却吊打成都的大族。

    吕本中一旦真正彻查,那就必然得罪无数人,寿州吕氏的士林风评就全毁了!

    而吕本中如果想糊弄了事,朱太子必然秋后算账,寿州吕氏子孙的仕途肯定断送。

    朱铭微笑道:“祝君事成,且去吧。”

    父子俩告退。

    朱铭的心情很愉快,未来几年要迁都洛阳,得把洛阳周边也给理清了。

    至少,得先把军校和武庙的地皮弄出来。

    父子二人离开东宫,吕好问一个劲儿的唉声叹气。

    吕本中说道:“父亲何必长吁短叹?”

    吕好问说:“让寿州吕去彻查洛阳吕,此事本就不该,随便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便是。你何必要接这个麻烦差事?”

    吕本中道:“太子诱俺入彀,事到临头还怎退缩?一旦拒绝,此生毁矣。”

    “你的仕途毁了,吕氏子孙还在,”吕好问越说越急,“你若把洛阳吕氏治罪拆分迁徙,今后整个寿州吕氏都要背上不睦亲族的骂名!”

    吕本中嘀咕道:“骂名俺一个人来背。寿州吕氏,已经出了一个家贼,无非再出一个而已。”

    上一个家贼叫吕嘉问,举族反对变法,唯独吕嘉问支持。颠沛流离十多年,死后不得回乡安葬,遭到整个家族的排斥。

    “你……你糊涂!”吕好问快被气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