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日都这般恼火,恐怕早就急怒攻心,吐血而亡了。
萧元德将奏折随意地扔到一旁,这几日南州府送来的折子都是说着匪患猖獗,急需朝廷支援。这些空口白话倒是讲得真切。
大楚近半数兵马都在南州,若是这点匪患难以平息,养着这些军队又有何用?
安福至匆匆走进御书房,将从秋府传来的奏折呈给了萧元德。
深夜上奏,必然有急事。
“陛下,这是秋老太傅刚呈上的折子,请陛下过目。”
萧元德心中一思索,拿起折子,看了几眼,又是放下。
凝重的神情比看完南州府的那些折子还要凝重。
问喜不问忧——这是伺候上位者的觉悟。
安福至静静地站在一旁,以免萧元德迟来的怒火会波及到自己。
良久,萧元德想了许多事,也终于做出了决定,随即他紧皱的眉头又松了许多。
清晨很快,几乎是一夜未眠的萧元德坐在了承明殿的龙椅之上,一桩桩一件件事宜被安排下去。
这几日,朝中被查抄了许多官员,尤其是南州府的官员居多。太平,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倘若有些动荡,便是要拉个倒霉鬼出来承担罪责。这是官场的潜规则。
“南州府苏城郡守苏睢玩忽职守,革职查办。”
“南州府苏城军副将苏冀,剿匪不力,革去副将之职。”
“......”
等着安福至将这些“罪人”都安排完之后,江清走出来为虞知请功。这是理所当然之事,也是早就商量好了的事情,现在走个过场而已。
不过,商量好的事情有了些许变化。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江清吃惊,这与之前说的接替白子实的右佥都御史不太一样。
都察院左副都御使,正三品官员,赐尚方宝剑,巡狩南州,领苏城军监军之责,平息匪患。
不仅是江清,整个朝堂都议论纷纷。
很快便有人上前说道:“陛下,虞知虽有大功,但年少张扬,还需再磨砺心性,此番恩赐太重,有失公正。”
“微臣复议。虞知查案有功,但从九品司务连升六级至左副都御使,前所未有,恐会遭人非议。请陛下三思。”
“臣复议。”
“臣复议!”
许多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
黎修远冷眼旁观,他哪会分辨不清情形?
这陛下有意提携虞知,这些猪脑子非要出来做显眼包。
萧元德早早就料到了眼下的场面,心道:这些老狐狸,用着他们的时候个个推脱,看着别人封赏眼红,都冒出头来。
有人反对,自然有人赞成,但更多的是事不关己。
萧元德的目光一一扫过那些站出来的大臣,合上眼淡淡问道:“江清,你作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你觉得呢?”
江清侧身一步,恭敬道:“臣以为,虞知该得此封赏。北境官员被杀一案时隔两年,才在虞知手中查明真相。苍山低头,罪魁元凶偿命。臣自认为做不到此事。若是诸位大人有信心如虞知一般,这两年不为陛下分忧,倒是干什么去了?”
江清的言辞简单说就是四个字——你行你上!
“南州府匪患数月,如今,陛下委以虞知重任,南下监军。若是能平息匪患又是一件大功。诸位大人,你们也可请命南下,相信陛下不会吝惜着一官半职,定会对诸位大人恩赐有加。”
江清煞是有些“咄咄逼人”。在京都的大臣们早就养尊处优惯了,哪里会想着千里迢迢去查案,去平乱。
然而,他们见不得他人好,见不得他人步步高升,将自己踩在下面。
“江清,你放肆。”说话的是礼部尚书。“在其位谋其政。我等职责不同,自然做不来平乱的事,这岂是你指责的理由?”
严执礼是现任的礼部尚书,也站出来反对的第一人。
“从九品连升六级,从未有过之事,望陛下三思。”
江清立刻说道:“陛下赏罚分明,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实乃明君。”
“古之未有,此连升六级先河一开,必然会导致礼数不全,无礼法可依。万事都超脱了礼法,又有何规矩可言?”
“严大人想的太多了。”
听着朝堂上的争辩,萧元德有些烦躁,有些老儒说话确实不中听,行事旨意一旦违了礼数又免不了一番弹劾劝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