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令》

一起听旨(2/3)

慰着。

    “不是!我是说...”

    武尧安伸手抓住尉迟的手腕,话还没有说完,马车便停了下来,车外的大理寺守门的小厮看到马车后立刻喊到。

    “大人,宫中宣纸的人已经等候多时。”

    听到圣旨和诏书已经下达,武尧安不敢怠慢,将刚刚的话吞回了肚子里,又换了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走下了车,独留尉迟一个人在马车中有些迷茫。

    “寺正大人,宫中的人说了,也要您一起听旨。”那小厮见尉迟没下马车,便再次开口大声说着。

    尉迟回过神也跟着下了马车,看着武尧安在前走的背影又陷入了沉思。不能陪着去蓬莱?到底几个意思?难道这一次会有什么危险?

    进了大理寺正厅,尉迟便看到了拿着圣旨的循毓。这又是什么情况?难道不应该是内官来宣旨?这一大早上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尉迟有些疑惑的眼神在两个人身上来回打量。

    “陛下把循毓派出去跟着她们?”贵妃磨墨的手微不可见的顿了一下,如果是这样,那武尧安定会安全的回到长安。

    “爱妃我这个计划不错吧!”圣人说着一脸等待着夸夸的表情,他想撮合武尧安和尉迟循毓很久了,这回总算是能给老国公一个交代。

    “您....”贵妃在脑海中搜刮了半天才找到了几个夸赞的词“您还真是为了臣子们的呕心沥血。”

    “那是!此去路途艰险,说不定两人就在这险途中暗生情愫,等再回长安就省了我赐婚的圣旨。”

    贵妃看了眼圣人得瑟的表情,忍不住在内心暗暗叹了一口气,他总是对这种事情乐此不疲。

    可只是这样是不能稳定住大唐的江山,这大唐盛世还要延续百年、千年,她不允许他人毁灭。

    “陛下,虽说大理寺今日无什么大案,可也不能一日无人,臣妾拟了几个可以担任大理寺卿的人,还请陛下过目。”

    贵妃说着将一个册子放在了圣人面前,册子上记录了几个备选人的出身还有任职经历。

    “这个先不急。”圣人借着贵妃翻动的空挡瞄了一眼,随后将册子放在了一旁。

    他知道眼前这人的意思,但他现在同样也需要武尧安这种人来替自己搅动朝局。

    如果按照册子上的这些人来选,那必定会选出来一个新的站队之人,无非就是选中了那一队。

    见圣人是这般态度,贵妃没有在逼迫对方,转而继续说着其他的事情。

    “你跟我们一起?我们三个?”武尧安有些不敢相信。

    “不是我们三个,是五个。”循毓说完将圣旨放到了武尧安手中,她嫌弃,他还不想去呢。

    “你是指在沧州的大理寺官员?”

    见循毓点头,尉迟就知道她们所有做的事情恐怕都在圣人眼皮子地下,哪还有什么新鲜事。

    几个人正说话间,大理寺的小吏走了进来“大人,大力传信来了。”

    武尧安接过小吏手中的竹筒,伸手将对方遣散了出去,等屋子里再次只剩下三个人的时候才将竹筒打开。

    “大吴他们已经除了沧州,看样子应该是在追什么人。沧州的大狱被一把火烧了,知县柳伏也要去给定州知府贺寿。”

    武尧安看完将字条放到了尉迟手中,随后又质问的看向了循毓说道:“看来我们要先去定州,再去沧州。”

    “不用这么看着我,沧州的事情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

    “圣人的贺礼是什么?”武尧安翻了个白眼问道。

    因为尉迟的原因整个国公府家她武尧安就没什么讨厌的人,但是看到循毓这张臭脸,她真的喜欢不起来,好像多诱人都欠了这个人一般。

    三个人护送,因该不会有太多的东西吧...可看向循毓转头的目光,武尧安还是惊掉了下巴,那么大的一个箱子?塞她两个人进去都行吧?

    “那...那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该不会真的装了什么人吧?

    “好像是叫什么珊瑚的东西,东南进贡来的,圣人觉得太占地方,本来不用这么大个箱子的,因为枝杈太多,怕路途颠簸,便找了木匠给特意做了个箱子固定住。”

    珊瑚?有价无市的东西,还真符合圣人送贺礼的风格,贵重又华而不实,最重要的是圣人能把这玩意从库中清出去。

    “回家吧。”尉迟说着看了看两个人,随后看向循毓解释道:“大人家的家仆不在,最近都是住国公府,一起走吧。”

    循毓皱眉看着武尧安,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