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七百八十章 逼宫和结局(2/5)

安就会陪葬,没有别的可能,所以王安怎么可能不愤怒?

    发动阴谋的恶贼都要弄死他了,他还需要忍耐什么?真当他王安是泥捏的?

    摸清楚状况后,林泰来也立刻义愤填膺的骂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并且再次表明立场道:“王大伴放心!我等必定维护殿下,与奸贼周旋到底!”

    确认过眼神,于是王安开始主动建议说:“殿下不能被动的坐以待毙,应当前往启祥宫面见皇上,将事情摆在明面上!

    不然以皇上之生性,极有可能借着病重,对外情故作不知,任由宫中恶人戕害太子殿下!

    所以当务之急是将殿下护送到皇上面前,让皇上无法回避问题,如此才能周全!”

    林泰来立即感觉自己省心了,这王安不愧是在历史上当过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物,头脑就是敏锐。

    所以才能如此迅速脑补出“郑妃动手谋害太子,皇帝装聋作哑不理”的阴谋,不用他林泰来再多费周章继续进行引导了。

    除了留下看管疯子凶徒的人,其余十来名老弱内监簇拥着皇太子,出了慈庆宫,而林泰来亲自在皇太子近身左右护卫。

    穿过会极门,从前宫三大殿边上路过,来到乾清门前。

    只见二十来个三品以上大臣在门前叫喊着求见皇上,对面则有数十名大内禁兵挡住了门口。

    当大臣们看到受了伤的皇太子,立刻更加群情愤激,甚至还有冲动的大臣开始动手推搡禁兵。

    启祥宫中,勉强坐起的万历皇帝看着哭哭啼啼的郑妃,气得头晕目眩,感觉自己又要病危了。

    “你为何要做这种蠢事!”万历皇帝忍不住斥道,“谁给你胆量去袭击东宫?”

    郑贵妃抹了下泪水,叫屈道:“陛下明鉴!东宫遇袭之事与臣妾全不相干!”

    万历皇帝抬手指着外面,“别说朕如何,你就看去,外面朝臣信不信你?”

    郑贵妃偷眼看了看站在皇帝旁边的李太后和司礼监掌印陈太监,见这两人都没有帮自己开解的意思,心里就委屈极了。

    这次自己绝对没有指使爪牙袭击皇太子,怎么就没人相信自己是无辜的?

    只能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委屈都休想搬动。

    那派人袭击东宫的李进忠,确实是翊坤宫外围打杂的内监,但谁知道他到底鬼迷心窍,还是受了别的什么人指使?

    这个时候,这两日一直负责守在乾清门的司礼监太监王义走进来,奏报说:

    “二十多位大臣簇拥太子聚在乾清门外,鼓噪着请求赴启祥宫觐见皇爷,亦或皇爷御乾清门接见他们。”

    里面外面都是不省心的!万历皇帝烦躁的说:“朕这般病体如何接见大臣?让他们速速散了,再让长哥独自进来!

    就说这是天家的家事,不劳外臣费心,朕自会处置!”

    反正万历皇帝不想见群臣,稍微想想就知道,这帮大臣有什么主意。

    他们肯定会要求处置郑爱妃,然后逼着年满十六的三儿子福王离开京师,去外地封藩就国。

    不过王义随后又奏报说:“但大臣们还言道,为国本安危起见,绝对不放已经受伤的太子单独进入大内,以免遭受不测。”

    万历皇帝差点破防了,喝骂道:“真混账!彼辈安敢对朕猜疑!对君父连这点信任也无?”

    虽然他更宠爱老三,对长子不是那么待见,但也从没想过废掉或者打杀长子啊!外面那些大臣居然都不相信自己!

    只能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委屈都休想搬动。

    旁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皱起眉头,深深的叹了口气。

    就说最近这二十年,甭管国运朝政究竟如何,皇帝本人做的哪件事情能让大臣信任?

    是翻脸对张家抄家灭门?还是生了皇长子后又不愿意认?亦或是国本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言而无信?还是坚持十几年不上朝?

    昨天刚承诺了罢矿税和赦免直言获罪之人,今天就想收回承诺,还让大臣怎么相信你?

    “不见!都不见!”万历皇帝又故技重施的耍起了性子,直接躺下摆烂。

    陈太监不得不尽职尽责的提醒说:“东宫出了如此大事,外朝惊疑不定,对宫中事情多有揣测,皇爷必须安抚人心。

    多少也该给外面一个交待,哪怕是假装受理和处置也好,否则何以让人心安定?”

    万历皇帝假装没听见,合上两眼,开始病中装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