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一百零三章 公信力(2/3)

但按照苏璟的说法,大明的第二产业若是不能发展起来,那大明便会渐渐的落后。

    这是老朱所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历史也正是这么发展的。

    中国的落后,便是从明朝才真正开始,没有赶上世界潮流的进发。

    在明朝的中后期,社会思想上,中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而没有被动摇。

    对外探索上,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是为了拓展海外殖民地,而是为了炫耀所谓的国威,但由于国家经济实力不济而销声匿迹。

    历史走向上也出现了偏差,当西方的资本主义革命初步具备规模的时候,明朝被女真人覆灭。

    军事上,明朝上位者把西方科技当成玩物,并不注重发展。

    经济上,因为封建社会体制的原因,一直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科技含量和哲学成分不多。

    当然,这些是老朱不清楚的,他只是对于苏璟的话语有种莫名的信任。

    所以,这会刘伯温走了,朱元璋却依旧没有就此作罢的意思。

    国子监。

    一大群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全部被朱元璋召集汇聚到了一起。

    他们一个个都相当的紧张,内心忐忑但又相当的兴奋。

    陛下召集他们,肯定是有大事的。

    这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机会!

    只不过,能让朱元璋一下机会将全部召集来的事情,肯定也被不会简单就是了。

    很快,朱元璋的贴身大伴太监便手持圣旨来到了这里,一众国子监学官立刻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

    圣旨开始宣读,前面基本都是套话。

    核心这些国子监学官那也是听得十分清楚,就是将让他们写观后感,至于是什么文章的观后感,很快就有人会一份份的发放给他们。

    这让一众国子监学官面面相觑,那是相当的疑惑。

    读文章?

    这算什么?

    能在国子监任职的,那都是学识出众之人。

    一篇文章而已,值得如此的兴师动众吗?

    他们的内心疑惑,但也不敢表现出什么,只能领旨。

    很快,便有人将誊抄好的文章发放到了他们的手里,正是朱标那份书信的誊抄本,不过将其中朱标的言论摈除了,只剩下苏璟说过的话。

    国子监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苏璟的三大产业论述,其实并不算很长,但其中论述的东西,却是让这些国子监学官们,一个个抓耳挠腮。

    这是他们不曾看过的类型,也未曾接触过。

    一众人偶有抬头,想要与身旁之人交流一番,但得到的只有摇头。

    大家都不是很看的明白。

    但这是朱元璋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读后感,就算是不懂,也要想办法弄懂。

    有些人已经站起身来,去寻找翻阅典籍了。

    而有些人还在苦思冥想,想要从中得到一些东西。

    若是苏璟在这,看到这场面,肯定得笑出声来。

    自己不就是随便扯了点东西,至于这么样么。

    朱元璋的大伴太监扫视了几眼,众人的状态都落在眼中,这才满意的离开。

    汇报的时候,可不能之说一句圣旨传下去就算完事了。

    能成为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那必然不会是蠢人。

    另一边。

    溧水县造纸厂,培训第七天,这是员工培训的最后一天,也是结业的一天。

    今天苏璟没有做什么宣讲了,只是将昨天发现的问题稍稍改进了一下,通传了下去。

    此时的造纸厂内,俨然已经进入了正式生产的节奏。

    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井然有序。

    苏璟和朱标两人就站在工坊的正中央,看着身边忙碌的工人。

    “好,总算是基本成形了。”

    苏璟微微点头,对于七天的成果,相当的满意。

    虽然没有机械化,不过已经比之前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

    这将是一个模板,这些工人,也会成为之后自己扩大规模的核心员工。

    苏璟可没想过每开一个新造纸厂,就重新培训一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