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一百零四章 封建君主专制(2/3)

行的,大明做不到。”

    做不到?

    朱标疑惑道:“为何做不到?请苏师教我。”

    苏璟抬看了看树叶开始凋零的大树,说道:

    “商鞅变法是在秦国,春国战国时的秦国,建国时方圆不足五十里,疆域比之现在的大明,小了很多。”

    “商鞅可以用立木为信这样的手段让秦国的百姓信任他,就像是我可以在溧水县通过各种类似立木为信的办法让溧水县的百姓信任我。”

    “但若是对于现在的大明,这样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或者说,办法可行,但无法执行下去。”

    “因为大明太大了!”

    大明太大了!

    朱标听到苏璟的回答,只觉得整个人都是一震。

    对啊,商鞅立木为信,在秦国那等小国之中,很快便能建立起公信力。

    但在大明,京城的消息要传到边疆,哪怕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也需要好多天,更遑论一些普通的消息了。

    商鞅的办法,在大明,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行的通的。

    “不对。”

    突然朱标说道:“苏师,商鞅立木为信的办法或许不行,大明的确很大,但也没必要像商鞅那么着急,只要徐徐图之,公信力总能建立起来的。”

    朱标还是对大明充满信心的,他自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苏璟则是摇头道:“牛懿,我刚才可是说了,或许办法可行,但执行不下去。”

    朱标还是太单纯了,这种人,有些可爱,但同时也相当的凄惨。

    “为什么?苏师,大明现在不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么,怎么就执行不下去呢?”

    朱标反问道,他的情绪有些激动。

    但很快他就一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立刻道:“对不起苏师,学生不该如此和您说话的。”

    “你老师我像是在意这些的人,你这态度很好。”

    苏璟夸赞道:“就应该如此,记得我和你说过,要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么,你又没辱骂我,只是提出自己的疑惑,没什么不对的。”

    尊师重道是好事,但朱标并喜欢尊卑有别。

    “学生明白了,还请苏师解惑。”

    朱标松了一口气,点点头道。

    苏璟看向朱标,反问道:“你以为建立公信力是一件什么简单的事情吗?”

    “说白了,公信力是让百姓信任,但土地兼并的事情都解决不了,又何谈让百姓信任呢?”

    土地兼并!

    苏璟一句话,直接就让朱标当场傻住。

    是啊,土地兼并的问题都无法解决,百姓赖以为生的土地都不能保证,又怎么能百姓信任呢?

    徐徐图之,怕是徐徐让百姓越发的不信任吧。

    还是得官绅一体纳粮!

    朱标心中再度下定决心,这事得推行啊!

    但苏璟接下来的话,又给了朱标一记重重的打击。

    “其实就算是土地兼并,那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即便真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也无法保证公信力的形成。”

    苏璟淡淡的说道,十分的随意。

    朱标神色一变,追问道:“苏师,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大明就真的做不到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封建君主专制。”

    苏璟平静的说出了答案:“想要公信力,其实就是需要权力的透明,但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中央集权,无法满足这一点。”

    “从秦朝大一统开始,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在之后的朝代中不断的发展。”

    “西汉时,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隋唐时,三省六部制,避免臣子专权,科举制又吸纳人才,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

    “北宋时,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又设立中书省行省制度,为了保证政令能统一执行。”

    “这些过程中,都有一个特点,你看明白了吗?牛懿。”

    朱标仔细听着苏璟的话语,默默的思考着。

    但他并没有看出其中的特点,只觉得好像隐隐的知道了什么,却又无法说出来。

    苏璟也没等朱标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