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内库,已经储满一半,于是杨铭令徐景找一些劳工再修上那么几座仓库。
劳工会从官府那里要一些力役、劳役过来。
力役、劳役就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每年都要服徭役,徭役有力役、劳役、兵役,都是无偿劳动,粮食也需自备。
杨铭当然不会让他们白干,这点小钱他可不会省,而且给的很优厚。
每人每天一升米,二十个钱,饭食管饱。
这样的待遇,在大隋找不到第二家了。
翌日一大早,杨铭还在熟睡中,就被徐景给吵醒了。
原来是前衙的庞牛来报,那个叫文翊的瘸子,带着钱来了。
杨铭让人计算过,一亩田的租是粟3石,也就是两百斤左右。调是绢2丈,麻3斤。
大隋的赋税,叫做租庸调,租是交粮,调是交布,庸是躲避徭役交的粮和布。
文翊这二十倾田,拿了有七年,所以文翊应补交粟米5820石,每年粮价不一,平均以300钱/石计算,田租一项,他需要补交一百七十四万六千钱,也就是一千七百四十贯。
一丈绢平均计算为120钱/丈,一斤麻平均计算为30钱/斤。
折算为六十四万两百钱,四舍五入六百五十贯钱。
租和调加起来,一共两千三百九十贯钱。
这还没完,还有庸呢。
庸,就是不服徭役需要上缴的代役钱,叫做更赋,更赋可是大钱,可是又不太好算,因为更赋是按丁男算,不是按田亩算。
于是杨铭随便定了一个数,就两千贯吧。
也就是说,文翊需要上缴四千三百九十贯钱。
这点钱对于杨铭来说,毛毛雨,但对于文翊这种小门小户来说,就是大出血了。
府衙前的大院,几十个人开始开箱点算,就按照四千三百九十贯算,少一个钱都不行。
不过文翊一点也不慌,他可没有杨铭算的这么细,而是将家里库存的一半都搬来了,他还指着能让杨铭满意,放他一马呢。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