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门天下》

第五十二章、踏书山,游学海,跨勤学门(2/3)

面的灰尘。

    最后,一伸手,便有一名儒师过来,手中举著一个托盘,托盘中是一顶由两根系带环绕,中间高高的帽子,他将其双手捧起,然后高兴过头顶,轻轻地按在自己头上。

    最后将系带沿著头发,拉到耳后,再左右垂下,于下颔处缓缓系紧。

    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赏心悦目,而儒冠戴上之后,一股庄重肃穆之气,忽然就袭入了所有新入书院学子的心田。

    顾谨言等人,不由自主,跟著他一起,慢慢将衣服拉直,鞋面灰尘掸去,没有系冠的,亦双手上举,完成了虚拟系冠的动作。

    而这一系列动作做完,顾谨言忽然就觉得,自己有哪里不一样了。

    似乎有一些惫懒,颓唐,奸滑,狡诈等等,负面的品质,被排除了出去,而心中只剩正直,光明,严谨,肃穆。

    他看到了儒家的纪律,而这一套纪律,首先就在正衣冠中表现了出来。

    明明是简单的一个的动作,将衣服整理整齐,在裴院首的演示下,却似乎传达了什么深刻的道理,洗涤了他们的内心。

    这一刻,顾谨言忽然明白了,为何当初,在龙蛇深山中,封夫子会那么在乎众人衣冠是不是整洁了。

    原来,这是儒道修身的第一课,修身而不是修心,进入书院,首要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整理自己的著装。

    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在街上看到那些高冠博带的儒生,总会觉得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原来,最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端正,庄严,肃穆,严谨的气质。

    忽然,旁边的年老夫子大声念道:“黉宫有序!”

    顾谨言等人不由自主跟著念诵:“黉宫有序!”

    年老夫子:“衣冠正容!”

    顾谨言等人:“衣冠正容!”

    年老夫子:“神其各思!”

    顾谨言等人:“神其各思!”

    年老夫子:“是仰是崇!”

    顾谨言等人:“是仰是崇!”

    四句完毕,年老夫子伸出手,右手半握拳,左手放在右手上,躬身三十度,朝一侧的青萍书院院首裴武君行了一礼。

    顾谨言等人不由自主跟著伸出手,右手半握拳,左手放在右手上,躬身三十度,同样朝高台上的年老夫子行了一礼。

    “很好!”

    裴武君一直静静看著这一幕,见众人经过这简短一课,精神面貌的确焕然一新,和刚进来时松松散散,各自为政完全不同,这才满意一笑,说道:

    “请诸位记住今日这一课,所谓正衣冠,不是要你穿得多么华丽多么崭新,而是可以时刻注意整洁和端正。

    衣服可以残破,但不能脏污。

    可以朴素,但不能凌乱。

    华衣之人,若衣冠不整,亦是禽兽。

    素衣之士,只要穿戴整齐,自有浩然之势诞生。

    衣冠端正,心神自正。”

    “好了,第一课结束,接下来,进入下一个环节,朱砂启智!”

    随著他一挥手,顿时,就有数十名儒师,鱼贯而入,手中各自托著一个小小的碟子,碟子中装著鲜红的朱砂。

    他们来到顾谨言等人面前,伸手用毛笔蘸上一点朱砂,轻轻在顾谨言等人额头一点。

    “此为开天眼,俗语言,痣通智,所以点朱砂,便意为开启智慧,希望诸学子自今日始,眼可明,心可亮。”

    当点完朱砂之后,顾谨言眨了眨眼睛,却发现仪式仍未结束。

    又有人走上来,每个人送上了一本崭新的《论语》,而每本论语上面都有一句话。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此为赠书寄语,意思即为:广泛的学习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所以,坚持理想,不懂就问。”

    “最后,大家跟我一起,跨勤学门,踏书山路,游无涯学海,典礼便算完成。”

    裴武君从台阶上慢慢走下,然后当先带头,朝著前方,一座巨大的白玉石门走去。

    那白玉石门足有十丈之高,圆圆的拱顶,形如龙门,上面刻著“勤学”两个黑色大字。

    裴武君儒衣博带,高冠直立,身后数十名儒师,鱼贯跟随,一个个庄严肃穆,缓缓跨过那白玉石门,继续朝山上走去。

    而顾谨言等人,亦不由跟在他们身后,慢慢走过这勤学门,心里的杂质似乎又少了一些,神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