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

第三百七十六章:瓦解(2/3)

在革左五营,却是选择了归顺于李岩的麾下。

    必然是在凤阳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使得革左五营选择了归顺。

    革左五营的归顺,无疑会使得他们万民军声势更甚。

    凤阳之战的胜算也无疑是再加一成。

    现如今,他们已经毫无办法,所有的一切,都只看凤阳之战的结局。

    凤阳城中,朝廷聚集了整个南直隶附近能够调动所有可战之兵,由总理侯恂亲自统管。

    只要击败了凤阳的明军,整个南直隶,除了南京城外,其余的州县,全都将会变成他们的囊中之物。

    此战若胜,万民军便如蛟龙入海,鸟上青天,从此天下之大任由其纵横。

    此战若败,他们将会就此落入万丈的深渊,永生永世不得翻身。

    眼下的传来的所有消息之中,全都是利好的消息。

    一切的情况也都如同当初推演的一般发生。

    只是……

    罗泰重新将目光投向城南的方向。

    无数的火红色的旌旗在劲风之中猎猎而动,一眼望去视野之中皆是夺目的红色。

    官道之上,大队的兵马正向着南方开拨而去。

    这一次,带领着朝廷进剿兵马的统帅不再是那不知兵的杨文岳。

    而是换成了擒杀高闯,勤王建功,声名远扬的孙传庭。

    这一次,作为先锋也并非是再是武勇有余,军略欠缺的虎大威。

    而是……陈望……

    如今的陈望,无论是从声望还是战绩来说,都足以当得上世之名将这一称号……

    徐州城外,无数明军朝南而行。

    队伍蜿蜒,从远处望去,犹如一条火红的巨蟒正顺着原野爬行而去。

    罗泰下意识的握紧了身前的栏杆,他只感觉心中的最深处,一股冰冷的寒意正升腾而起。

    阴沉的天空之下,耀目的红色对比着散落四方的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北风凌冽,雪雨不息。

    宿州城北,一片肃杀的景象,无数红旗招展。

    密密麻麻的营帐林立在郊野之上,各色的旌旗遍布在各部的营垒之间,连绵近十里,一眼望去,甚至难以望见尽头。

    汉中军大营。

    陈望站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望台之上,通过架设在望台上的千里镜观察者远处的宿州城。

    望台之上,除了陈望之外,还有陈功、赵怀良等一众汉中军的军将,他们全都静静站立在一旁,等待着陈望的示令。

    凤阳不可能放弃,朝廷下令驰援的命令急切无比。

    陈望抵达沛县拜见孙传庭后。

    只过了一天的时间,朝廷派来的使者便也抵达了沛县大营。

    因为凤阳被围,朝廷极为紧张,这已经是前排催促的进军的第三波使者了。

    所以,在第二天的傍晚,孙传庭便下达了向南进军,驰援凤阳的命令。

    先锋的职责自然是落在了陈望的手中。

    而这先锋也正是陈望所想要的谋划的职位。

    接下了先锋的重任后,陈望并没有将周围所有自己麾下的军队全部召唤而来。

    现在陈望麾下的部队共有两万人,尽皆屯驻在宿州城北。

    直属的陈望的有近卫骑兵营的三千骑兵,正兵营的六千正兵,还有三千土兵,共计一万两千人。

    另外八千人则是由胡知义统管的河南兵马,作为策应,此时也在宿州城北。

    孙传庭领着大军还在后方,此时屯驻于苻离桥北。

    雪花飘扬,但是却对于望台上的众人没有造成多少的影响。

    望台上搭建着有遮挡着风雨的顶棚,而众将身上穿着的冬衣也足够厚实,南直隶此时虽然寒冷,但是比起北国还是远远不如。

    架设在望台上的千里镜随着陈望的动作缓缓移动。

    从最右一直扫到了最左,又从最左一直扫到了最右,往复过了两次的时间,最终才停止了下来。

    陈望抬起了头,手按着放在身前的千里镜。

    宿州城的城防情况通过千里镜,还有先行游骑的探查汇总,让陈望的心中已经有了简单的轮廓。

    根据多方的佐证,如今的宿州城中,驻扎的万民军的军兵总人数超过四万人。

    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