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

第三百九十二章:大幕(2/4)

的首级有将近三百级,这无疑是一场真正意义的大捷。

    清军这一战的伤亡,绝对在千人之上。

    战斗的经过,自然是经过了一定的粉饰,但是关键的信息却很难隐瞒。

    这样规模的大战,经历重重人手,要想尽数隐瞒并不现实。

    首级的数量绝无造假,这是万分确定的,而且一般明军真正斩获的首级比起塘报上报的要更多。

    原因很简单,首级论报都是实打实的功绩或是白银。

    一颗真夷的头颅便是五十两白银,这还是直接报给朝廷的价格。

    若是私底下的买卖,各镇的将官可是愿意花费不菲的代价。

    往昔还在辽东的时候,陈望就卖过几颗首级,因此得来了不少的银钱。

    陈望记得,在松锦的初期,在松山的外围确实爆发过一场激战。

    锦州有警,洪承畴命吴三桂与刘肇基两人领兵赴松山为声援。

    吴三桂进兵至松山与杏山之间时,与大股清军遭遇,陷入重围。

    最后是刘肇基领兵拼死相救,损失士卒多达千人,才将其救出。

    清军眼见未能歼灭吴三桂所部,随后便撤离了区域,重新收缩防线。

    但是眼下的情形,却是和历史上发生了极大的出入。

    这一次的交锋,竟然是以明军的大胜作为收尾。

    陈望眉头微蹙,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这一次松锦之战的结局开始有些扑朔迷离。

    九边明军的战力其实不差,只是长期处于武备、缺饷缺乏的情况。

    若是将校敢战,督抚坚决,也敢与建奴一较高低。

    这一点,在历史上的遵永之战,还有贾庄之战,以及松锦之时体现了出来。

    松锦前期,洪承畴率六万援军至松山,清军由济尔哈朗统领迎战明军于松山西北。

    但最终的结果是,清军战败,两红旗、镶蓝旗三旗驻营之地甚至为明军所夺。

    松锦的前哨战,乳峰山之战。

    清军排下重兵固守乳峰山,明军仰面攻山。

    初战清兵失利,几至溃败。

    而后数战,也都以清兵失败告终。

    这样的情况,直至八月,黄台吉带病一路从沈阳急援锦州,接过了指挥权之后。

    松锦的情况才发生逆转。

    《左传》有一篇故事,名为曹刿论战。

    其中有一句话,说明了战争之中很重要的一点。

    夫战,勇气也。

    明军之所以屡屡败于清军之手,原因有很多。

    但是一直以来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缺乏对抗清军的勇气。

    自建奴崛起以来,后金立国,再到改为清国。

    大规模的交锋之中,明军几乎从未取胜。

    全辽几乎处于尽丧的状态。

    建奴数次入关,遍揉京畿,大肆掠夺。

    甚至传出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流言。

    这一传闻,更是加剧了军中和民间的恐慌。

    在地方上,女真兵被形容的青面獠牙,力大无穷,更贴近于妖怪,而不是人类。

    很多时候,诸镇之兵未战之前,便已经先胆怯了三分。

    所以当真的与清军遭遇之后,士气很多时候直接便跌入了谷底。

    而清军因为一直以来的交锋都处于上风,在面对着明军之时心理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哪怕以寡击众,也同样不坠士气。

    此消彼长之下,明军又受多重的掣肘,为武备军饷所累,自然是败多胜少。

    正因败多胜少,又得以不断的加深这样的印象,以致于境地每况愈下。

    但是现在。

    情况,已经和历史上截然不同。

    “把这些时日……”

    陈望沉吟了片刻,向着陈功吩咐道。

    “不。”

    “把从去年年初开始到今日,所有关于辽东的塘报都拿过来。”

    身侧的亲从虽然不明所以,但是还是遵命而行。

    武平卫城的规模并不大,快马加鞭之下,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一叠颇为厚重的塘报便已经呈递到了陈望的手中。

    “大哥,有什么问题吗?”

    在陈望仔细的审视着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