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84章 挖士绅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再次君临天下!(7/9)



    这可难住于谦和胡濙了。

    “陛下想找一个懂商业的官员,去管驿递系统?”于谦问。

    “没错,朕想把驿递和邸报,都变成商业化,朝中需要人盯着,要懂商业,不能被人忽悠。”

    “陛下,微臣以为可让一忠贞之臣去管着。”于谦认为,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国子监典籍钱溥修撰的奸臣榜,朕看完甚是满意。”

    朱祁钰颔首:“就让钱溥去做吧,不行再替换。”

    “臣等无异议。”

    于谦躬身道。

    “邢国公,你对朝鲜怎么看?”朱祁钰问。

    于谦略微沉吟:“其实,朝鲜和辽东表里一体,微臣在辽东时候,经常和李贤商议局势。”

    “每次都把朝鲜算在其中。”

    “可朝鲜王昏聩无道,没有借机袭扰女真部,夺回长白山。”

    “所以微臣以为,朝鲜势弱,只要大明强兵入驻朝鲜,朝鲜自然会屈服于我朝。”

    胡濙却道:“陛下,从罗绮传来的消息来看,朝鲜国王李瑈是个野心勃勃的君主。”

    “他乃篡位夺权之君,于景泰七年被我朝册封,方才名正言顺。”

    其实,朝鲜历史,就是翻版明朝。

    李瑈是靖难夺位,效仿的是太宗皇帝,而太上皇李弘暐又复辟几次,差点就复辟成功。

    靖难之役,夺门之变。

    看看,这就是小天朝。

    “老臣以为,李瑈不是没有野心,也不是没有实力。”

    “而是朝中局势诡谲多变。”

    “使得朝鲜进入内耗之中。”

    “幸好陛下预知先机,派遣罗绮和程信,以天朝使者的身份,坐镇朝鲜。”

    “我朝方能借机快速怀柔朝鲜。”

    胡濙看了眼于谦:“邢国公以为用强军弹压朝鲜,老臣却以为不需要。”

    “朝鲜局势,已是烈火烹油,我朝顺势利导,让朝鲜局势不断倾轧。”

    “就能渔翁得利。”

    “毕竟朝鲜一向恭顺,我朝没有出兵的理由。”

    于谦刚要说话。

    胡濙却笑道:“只有等朝鲜向天朝借兵,一旦借兵,咱们就屯守朝鲜,再也不回来了!”

    “倘若御米真能广泛种植,在恶劣环境下生长。”

    “那么朝鲜之土,就是我大明之土!”

    归根结底,还是粮食问题。

    朝鲜穷困,所以被历朝君主嫌弃。

    “老太傅以为朝鲜会向天朝借兵?”于谦皱眉。

    胡濙却笑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于谦恍然。

    胡濙是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他想用军事实力强压。

    朱祁钰认为都不错。

    “还需要派谁去?”朱祁钰问。

    “陛下,有罗绮和程信坐镇,已经足够了。”

    胡濙自信满满:“再令辽宁随时呼应,有李贤和商辂在辽宁,完全无忧矣。”

    “等我朝将御米推广下去,整个辽东都种上御米。”

    “哼,那么天下都是我大明领土!”

    胡濙心情极佳。

    “老太傅老成谋国,朝鲜方面朕就不担心了。”

    朱祁钰看向于谦:“女真部呢?”

    “陛下,女真桀骜不驯,难以制服。”

    于谦慨然道:“微臣以为暂不急怀柔,先让兀良哈和女真消耗,也不怕他们跑了。”

    “辽东适合居住的地方就这么多,他们跑不出咱们的手掌心。”

    听于谦的意思是,今年不打仗了。

    辽宁要休养生息,重新建制。

    “传旨,令于康收拢辽宁卫所,组建辽宁军,于康任总兵,牛珍任副总兵。”

    “令胡豅建吉林军,胡豅任总兵,顾荣任副总兵!”

    “建制……各十万大军!”

    话音方落。

    胡濙却道:“陛下,二十万大军啊,辽宁一省,如何养得起?”

    “老太傅以为多少是极限?”朱祁钰问。

    胡濙认真思索半晌,才道:“整合辽东镇,维持十二万到十五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