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治理广西。
“总督大人!”
“学生有一个想法!”
“不知该不该说!”
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少年人,在帅帐里,脸上带着稚嫩,嘴角尚有绒毛,却一本正经的行礼。
方瑛来了兴趣。
这孩子叫陶鲁,是陶成的儿子。
因为陶成数次举荐其子,说其子早慧,必有作为,求方瑛代为调教。
而圣旨中明示,恩准陶鲁入讲武堂学习。
“说来听听。”方瑛笑道。
而帅帐里的将军哄堂大笑,笑话这个嘴上没毛的小崽子,懂什么治理国家啊。
陶鲁不听其他,慨然道:“总督大人。”
“我军虽攻克广西所有土司。”
“但是,土司如星火,虽然衰弱,却未熄灭,未来仍有燎原之势。”
“此战之后,陛下必然封赏广西诸将。”
“这些将领,多为屡立战功的蛮将、土人。”
“朝堂封赏之后,他们就会成为新的土司,照样不听中枢之令。”
“所以学生说此战乃徒劳无功也。”
这话引起帐中将领大怒。
方瑛却摆摆手,陶鲁这小子不简单啊。
他可不一个简单的将军。
他不止会打仗,更懂政治。
陶鲁说得非常对。
把这些蛮将分封下去,就会形成新的土司,广西此战看似功高,其实徒劳无功,损兵折将。
“你有何办法?”方瑛问。
陶鲁呲牙而笑:“总督大人,此事易解。”
“教化,移民,迁徙!”
“做好了,广西此战,才能竟全功!”
方瑛慢慢站起来,看着陶鲁的眼光充满赞赏:“你入了京师,必然会入陛下法眼,届时你必鹤鸣九霄!”
“陶成不止自己能打仗!”
“还生了个好儿子!”
“我方瑛不如也!”
方瑛哈哈大笑。
帅帐里的将军一个个傻眼,哪里厉害了?
陶鲁却谦逊地拜服:“小子不敢当总督大人如此盛赞,此生只求精忠报国,别无他求!”
“好!”
方瑛把他扶起来:“你所说的教化,是让本督教化蛮将,令蛮将归心。”
“然后再从江浙移民,填充广西。”
“那迁徙呢?”
陶鲁明白,方瑛在考校他。
若通过方瑛的考校,方瑛一定会上书给陛下,夸赞他的才华,他的未来会畅通无阻。
所以他短暂思索后,恭恭敬敬一礼,认真道:“学生浅见,请总督大人品鉴。”
方瑛让他说。
“学生虽在学,却也知圣天子之豪气。”
“圣天子想收复交趾,全我汉家疆土。”
“是以学生在想,将不受教化之人,迁徙去交趾之地,这些人不仰我天朝文化,尚未开化。”
“便让其去做一只搅扰交趾安宁的鱼儿。”
“让安南乱起来。”
“等安南内部打至筋疲力尽,吾军便能轻易收复交趾。”
陶鲁说到一半,表情犹疑,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全都说出来,你年少轻狂,说错了也不是罪责。”
方瑛想看看,这个陶鲁的才华边界到底在哪。
陶鲁躬身行礼,认真道:“我朝抛弃交趾,乃前车之鉴。”
“盖因交趾不服王化,不愿意内附为汉民。”
“此乃人之野心也,人之常情。”
“是以,再次复交趾之地,不宜循规蹈矩,应行厉法,鞭策其民,令其知痛。”
“知痛方能伏威,伏威方能仰慕天朝。”
“所以学生认为,应该尽可能地让安南内乱,让安南流血,直至鲜血流干,方能为吾大明所用!”
陶鲁这个办法,就是挑唆安南内斗。
把广西不服王化的蛮族,赶去安南,让他们在安南厮杀,在安南内乱。
说白了,就是打代理人的战争。
给广西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