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15章 陛下,才是大明的天!(2/9)

r>
    方瑛复爵,并赐下一枚金符。

    方瑛成为当朝第一个拥有金符的官员。

    皇帝赏赐铜符比较多,但对金符和玉符,那是极少极少赏赐的。

    于谦赏了一枚玉符。

    方瑛赏了一枚金符。

    仅此两枚。

    主要是方瑛被除爵后,在广西战功够大,只是复爵,无法尽赏全功,所以就赐下满朝第一枚金符。

    朱祁钰在密旨中写着:朕已令教坊司排三国演义的戏,俱是教导忠君报国的戏份,尔要擅加利用,加速教化土兵,日后去南浙,广西土兵会是朕手中利刃。

    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方瑛能从奏章中,看出陛下对广西的重视。

    他派朱仪率领二十万土兵进入江西。

    而在京师。

    养心殿里,朱祁钰正在发脾气:“让广西进献薪柴,亏你想得出来!”

    “让那些土人给朕砍柴?”

    “信不信,那些土人瞬间造反,广西都没了!”

    阁部重臣全都跪伏在地。

    “陛下,实在没别的办法呀。”

    耿九畴苦笑:“京畿的树木实在没有了。”

    “前些年还能从山西、河南、山东去砍。”

    “但今年您大肆兴建全国,木料本就不够用,自然就没烧的。”

    的确。

    景泰年间,京师年年春天都会刮几场狂风,整个京师光秃秃的,没有丁点绿色,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甚至水质也在败坏中,整体环境都遭到严重破坏。

    “陛下,今年木料价格疯涨,只能从云贵两广运输过来了。”胡濙帮耿九畴说话。

    “往年都烧什么?”朱祁钰问。

    “木炭。”

    景泰年间,每年要消耗1.2万吨的薪柴。

    如今京师人数翻倍,薪柴数量也要翻几倍。

    木炭,材质颇有差异,有长装炭、坚实白炭、白炭之分,其中又尤以长装炭,即所谓“红螺炭”为最上乘。

    是由硬木烧制而成:曰青信,曰白枣,曰牛肋,总谓之甲木。

    每根长尺许,圆径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

    “为何不烧煤?”朱祁钰问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

    耿九畴一愣:“陛下,民间穷苦人家,倒是有些人烧煤,但黑煤不易点燃,而且冒烟厉害,此烟有毒,会使人至死。”

    朝臣颔首。

    朱祁钰愣神:“烧煤冒烟,煤烟会至死?”

    “陛下,您可以去问惜薪司的太监。”耿九畴这个户部尚书,做得十分合格。

    凛冬将至,他也在考虑冬天取暖问题。

    他还特意烧了一次煤,结果差点把他呛死。

    那黑煤疯狂冒烟。

    但等冒烟之后,再使用比较不错。

    “去把惜薪司掌事太监宣来,再去军器局,诏个管事的过来。”

    朱祁钰百思不得其解,烧煤不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嘛?

    他以为宫中烧炭,民间烧煤呢。

    之前还纳闷,每年为何会消耗如此多的薪柴?

    原来烧煤冒烟?

    “陛下可是神人梦中指引?”胡濙小心翼翼问。

    “梦中之人,冬日皆烧煤炭,没有冒烟中毒一说呀。”朱祁钰百思不得其解。

    胡濙语塞。

    以前不相信皇帝的梦,但玉米三宝,确实给皇帝披上一层神秘外衣。

    耿九畴满脸不可思议:“绝不可能!”

    “陛下,耿尚书所言甚是,微臣在宣镇就烧过煤,在外面烧还可以,但在室内,那浓烟滚滚,必使人中毒。”

    于谦开口。

    他当然知道,他还写下一首诗,叫《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阁部重臣七嘴八舌,都说媒有浓烟。

    穷困的百姓,只能忍着浓烟,或者开门放一会,等黑煤充分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