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16章 出手就千万两银子,这才是藏富于民!(8/9)

br>
    “朕是皇帝,知道当皇帝的好处,所以朕希望,朕的所有儿子,都可以去当皇帝。”

    唐贵妃眸中闪烁着期许:“陛下,咱们的儿子不会兄弟阋墙的。”

    世人总认为自己儿子好。

    等儿子长大了,才知道,所有儿子都一样。

    “陛下为何不信任自己的孩儿呢?”唐贵妃面露不快。

    “朕不是不信任,而是朕看透了人心啊。”

    朱祁钰站起来,吹了灯,走过来躺下:“皇家哪有什么亲情啊?朕和漠北王、和常德,都是最亲近的人啊。”

    “到头来,走到何等地步。”

    “朕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兄弟杀戮,姐弟成仇。”

    “所以,朕要打下最大的疆域,把儿子们都分封出去。”

    “女儿们都嫁得好,等她们的孩子出生,再嫁给朕的孙儿们。”

    “如此反复联姻,方能保全女儿们的万世富贵啊。”

    “朕这个皇帝,太自私了。”

    朱祁钰心情低落。

    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让未来的太子安心,不要把刀对准自己的兄弟。

    太祖、太宗、仁宗、宣宗皇帝都这样想过。

    但他们的子孙,都互相厮杀。

    何其悲惨。

    “陛下,您太累了。”唐贵妃环住朱祁钰。

    “爱妃,朕闭上眼睛之前,会把这些事做好的,这也是朕唯一能为孩子们做的事了。”

    “朕是皇帝,天下人皆是朕的儿女。”

    “朕不能只挂念自己儿女,忽略了天下啊。”

    “爱妃,不要怪朕。”

    朱祁钰慢慢闭上眼睛。

    唐贵妃眼角划过眼泪,看着皇帝英俊的面庞,呢喃着:“陛下,您想过臣妾做母亲的感受吗?让母子分离,才是世间最大的痛苦……”

    她摸了摸小腹,眸中闪烁着异常坚定。

    翌日早晨。

    朱祁钰锻炼,吃饭,上朝。

    “煤矿卖得怎么样?”

    “陛下,想买煤矿之人,趋之若鹜。”耿九畴高声回答。

    这是公有制私有化。

    他还要想,如何防范彻底私有化,不能为了让国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忽略了百姓的生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过得好,大明才能真好。

    朱祁钰沉吟:“要快些,京畿这么多人口取暖问题,乃至整个北方取暖问题,都是大问题。”

    “明年,中枢就下旨,不许砍伐树木。”

    “朕要下最严厉的砍伐令,并且给天下百姓,免费送树苗,令其栽种,伺候长大。”

    “三十年后,朕希望大明遍地是绿色,甚至让黄土高原,再现生机。”

    王复出班:“陛下,保护水土,极为重要,但陛下要免费送树苗,微臣以为,户部负担不起这么重的费用。”

    “你有何良策?”朱祁钰问。

    “陛下,像云贵两广辽宁热河吉林等地,当大肆砍伐树木,方便治理。”

    “而京畿、河南、山东、西北等省份,又当大肆种植。”

    “不如中和一下。”

    “从边疆省份运来的木料,栽种起来。”

    王复笑着说。

    他的意思是,移植成年树木到京畿,让京畿先郁郁葱葱起来。

    朱祁钰笑道:“你这办法耗费更大。”

    “陛下喜欢郁郁葱葱,便当速成,将边疆的树木,移栽京畿便可。”王复这是恭维呢。

    “成,明年开春先试试,行的话,就在京畿先种。”

    议论完这事。

    朱祁钰笑道:“诸卿,改名之事效率很高,尔等送入宫中的名字,朕都很喜欢。”

    “不限于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都可以用。”

    “华夏文明向来兼容并蓄,五个字、六个字的朕也能接受。”

    “所有重名的,必须改掉。”

    “还有一些什么宁、化、定、兴、东南西北的,全都加一个字,改个有寓意的名字。”

    朱祁钰道:“就比如福建德化,境内有戴云山、九仙山、石牛山、岱仙等山川,名字如此动听,为何不从中取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