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22章 改变历史,重建邺城和晋阳,热河简称赵!(2/9)

出来的话补全。

    没说欧信造反,只说欧信折磨林灏,不知是什么原因。

    朱永看过来。

    “大人,海盗掠边,乃国之大事,一旦中枢追究起来,咱们谁都逃不过惩处。”

    欧信拱手道:“我欧信跑不了,先以大事为重!”

    朱永还要问,转念一想,欧信说的对,而且刘震海让他听命于欧信。

    他拉不下脸面来,也没告诉欧信,干脆就借坡下驴。

    也不再追问。

    这让赵英十分错愕。

    看着朱永率军而去,欧信一巴掌捶在木椅上:“三番五次中了圈套,老子真他娘的蠢到家了!”

    林灏和赵英这么一闹。

    朱永肯定会怀疑他,本就势单力孤的他,此刻更陷入绝境。

    让人把尸体抬出去,他气恼地坐在椅子上,斗心眼实在太难了,不如打一仗爽快。

    等等。

    林灏为什么忽然变了的呢?

    他接触过谁吗?

    欧信反复复盘,是从林灏忽然污蔑和维开始的。

    他走出大帐,海平面的晚霞灿烂。

    庄芳挂在木杆子上,迎风摆动。

    已经没气儿了。

    不是他,能是谁呢?

    想不通啊。

    欧信不思考他,而是打算按名单抓人。

    林灏口中,整个广东官场,就没一个好的,虽然有污蔑的可能性,但必须要抓起来严审。

    还没办事,他就感受到了巨大的阻力。

    他毕竟是将军,只会打仗,这种事该厂卫来办的。

    此刻只能硬着头皮硬上。

    先抓,再审!

    再禀报圣上,请厂卫来办案。

    而在京师,毛衣在民间快速传播。

    羊毛价格水涨船高。

    因为供货困难,导致毛衣价格居高不下。

    朱祁钰不止没干涉。

    所有厂卫审查后的商贾,都被送了张毛纺厂牌照。

    持此牌照,可在全国各地开一家毛纺厂,免一年商税。

    算是补偿。

    这就导致了毛纺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

    朱祁钰还让皇家商行公布纺织毛线的工序,让所有毛纺厂都学会。

    京师地价高、人力贵,又有皇帝这只大老虎,鬼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割一刀。

    所以,他们看中了天津三卫。

    天津三卫设在三角淀岸旁,原直沽。

    之所以选择此地,一是此地近海,万一北方来敌,可以随时装载上船就往南方跑。

    二来是距离京师近,能在京师做生意,还免于被皇帝收割。

    三来,则是靠海的地方,方便运输,降低运输成本,至于海盗嘛,懂得都懂。

    大批商贾挤到天津三卫办厂。

    朱祁钰干脆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把直沽、大沽、北塘,卫河沿线的所有土地全都划给天津。

    撤天津三卫,改为天津卫,简称天津。

    天津三卫移一卫屯守大沽,在大沽修建炮台,防范倭寇。

    “陛下,为何要设天津?”

    养心殿里,喝茶的胡濙觉得多此一举。

    “老太傅,您发现没有,近来京师空间逼仄,夜间空气污秽,黑烟滚滚。”

    “再拥挤下去,整个京师怕是要爆炸呀。”

    朱祁钰苦笑:“说到底,都是朕的错。”

    “强迁天下商贾,强迁诸王及其姻亲,强迁江南文人入京,又征召民夫修缮紫禁城。”

    “导致京师人口高达四百多万!”

    “先不说粮食,就说柴火都不够烧啊。”

    “不知道今年要冻死多少人。”

    朱祁钰叹了口气:“朕做事太急了,才有此祸啊。”

    胡濙跪在地上:“陛下所行所作,皆是为国为民,不曾有半分私心,您圣神文武,上天必受感化,求陛下万莫自责。”

    “当初老太傅就劝朕,是朕着急了呀。”

    朱祁钰让他起来,苦笑道:“所以,朕要在天津,再设一大城,分担京师压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