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23章 名单里的秘密,先帝的死因!(4/9)

>
    即便有星星点点在宫中的,也被敢去做粗使活计了。

    宣宗皇帝在主要部门,都安插下了钉子。

    然后用这些钉子,监听天下。

    这份名单,传给了朱祁镇,所以朱祁镇能用这份名单,在南宫照样监听天下,寻觅机会,一举翻盘。

    “不对呀,都是官署的人,没有商贾啊。”

    朱祁钰皱眉:“让曹吉祥再审,名单不全。”

    “请老太傅入宫,朕有秘事相商,派撵架去接。”

    他也没了困意。

    三百多人的名单,还不全呢。

    通过这三百多人,不知道还会挖出来多少。

    这时,太监符渊来报:“皇爷,毛选侍问您,何时安枕?”

    “让她先睡吧,朕稍后便去。”

    朱祁钰靠着椅背,闭目养神:“把灯吹了,别浪费蜡烛。”

    “去取一套明纳纱绣云纹护膝,老太傅膝盖不舒服,等他离宫时拿给他。”

    冯孝打发人去取。

    这时,撵架回来,胡濙在门口咳嗽一声,进了乾清宫,跪在地上行礼。

    “深夜叨扰老太傅,实在是有要事相商。”

    朱祁钰睁开眼睛:“老太傅,近火盆些,莫要受了伤寒。”

    “陛下,老臣从外面进殿,身上阴寒,莫要冲撞了陛下,是以老臣在这里即可。”

    胡濙恭敬道。

    “再搬一盆火炭进来,给老太傅取暖。”

    该省的要省,不该省的地方不能节省。

    “老臣谢陛下隆恩。”

    朱祁钰又慢慢闭上眼睛:“把大殿点亮,然后就都出去吧。”

    乾清宫前殿重新灯火辉煌。

    伺候的宫人全都退出去。

    朱祁钰走过来,把名单递给胡濙。

    “这是?”胡濙触目惊心。

    “这是先帝留下的暗探名单。”

    朱祁钰道:“老太傅,可还记得您和石璞争执的事吗?”

    “自然是记得的。”

    胡濙苦笑:“当时老臣和石尚书在城外安抚民夫,石尚书言语中露怯,老臣稍加试探,便发现其人不对劲。”

    “奈何当时情况紧急,只能避重就轻。”

    “陛下为何突然提起此事呢?”

    胡濙以为,石璞被赶出京,已经是受了惩罚了。

    没必要再追究了。

    “您看看名单里有谁。”

    胡濙真没细看,细看之后,竟看到石璞的名字。

    “石尚书是先帝的人?”

    胡濙明白了。

    皇帝疑心又起,所以找他密谈。

    “以前是先帝的人,现在是漠北王的人。”

    难怪京畿云聚百万民夫。

    工部竟然不知道呢。

    石璞就是在装傻,想火中取栗。

    幸好朱祁钰足够警觉,没有被他得逞。

    “之前老臣就发现他怪怪的,老臣戳破他时,他反咬老臣一口,把水搅浑,事后又绝口不提,真是大奸似忠啊。”

    其实。

    胡濙早就复盘过石璞了。

    石璞是永乐九年的举人,正统初年被重用的。

    这个期间,积累治政经验的同时,也在寻找门路,而宣宗皇帝恰恰是永乐九年被立为太孙的。

    很有可能,这枚钉子是太宗皇帝留给宣宗皇帝的。

    难怪朱祁镇复辟后,石璞得了句“纯臣”的美誉,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坏了,他去浙江,浙江的暗探就查不出来了!”

    “浙江没有暗探,整个江南都没有暗探。”朱祁钰道。

    “不可能!”

    胡濙语气坚决:“宣宗皇帝曾想再下西洋的,不可能……”

    他止住话头,因为朱祁钰目光闪烁地看着他。

    就知道,你个老东西有秘密!

    胡濙叹了口气:“陛下,老臣是臣子,哪敢置喙皇帝呀!”

    “这只是朕与你之间的私密谈话。”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已。”

    “说完了就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