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32章 黎鐉京师见闻录,朕就是蔑视安南了!汝能奈朕何?(2/9)

  王符面露苦涩:“所以老臣想仗着最后几年活头,为家族挣个伯爵,王瑄再挣个侯,我王氏一门,也算是荣耀了!”

    这是讨要爵位来了。

    王符挂总兵官出征,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他身体不佳,万一在出征路上,主将崩殂,打击大军士气,很不吉利。

    但老将之心,也不能不顾。

    “老将军,您的身体还能撑得住出征吗?”朱祁钰扶着他坐下。

    王符却跪下,笑着说:“老夫虽病,但一顿能吃三碗饭,一天能拉三次屎,尚能为陛下一战!”

    这是借用廉颇的话。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后面还有这么一句话: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

    王符没懂其中奥义,用错了典故。

    这是廉颇投靠魏国后,赵悼襄王派人联络廉颇时候,暗探禀报回来的话,意思是廉颇刚吃完就拉,身体已经不行了。

    “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老将军壮烈,你在辽东多年,明年辽东必有战事,朕可令你去辽东,率军出征,如何?”

    王符叩拜在地:“谢陛下恩宠,老臣必不负陛下厚望,为国征战,为子孙封爵!”

    又聊了一会,老头明显精神不济。

    朱祁钰打发他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朱祁钰长叹一声:“美人迟暮,将军白头啊。”

    “若再年轻几年,一个伯爵是挡不住他的。”

    “王符有能力呀,奈何生不逢时。”

    冯孝回禀道:“皇爷,奴婢听说王符今日用了药物,才显得精神灼烁,太医说他已经油尽灯枯了。”

    “看出来了。”

    “但他在这个时候,敢入宫为朕撑腰,足见忠勇。”

    朱祁钰收回目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明年若王符还没死,抬着也要把他抬去战场,老将军岂能窝窝囊囊死在病榻上!”

    “让他战死沙场,才是他一辈子最大的荣光!”

    朱祁钰成全他。

    让他成为大明的丰碑。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冯孝念叨着这句话:“皇爷,这是您写的诗?”

    朱祁钰一愣,这不是岳飞墓上的对子吗?

    “杂书上看的。”朱祁钰敷衍一句,他也不知道作者是谁(龚自珍),瞎说的,继续处置奏章。

    冯孝还在念叨这句话,越念越觉得有气势。

    不多时,冯孝低声道:“皇爷,荆王调戏良家妇女,被顺天府尹给抓了。”

    这是寻衅滋事,故意降爵位呢。

    朱祁钰应了一声,便眉头紧锁,刘震海上的奏章,他反复在看,广东事并不像表面这么简单。

    “告诉刘震海,把扣押的外国货,全部运送入京,朕看看都是什么东西。”

    “奴婢遵旨。”

    而天色快黑时,耿九畴快步入宫,官袍外罩着大氅,官袍里穿着毛衣,脚步匆匆。

    进入养心殿行礼后,耿九畴拿出奏章:“陛下,河南急报,怀庆府有百姓造反。”

    朱祁钰瞳孔一缩,立刻想到了入京的银子。

    他打开后,迅速阅览。

    造反的地方选的很好,武陟,能切断汜水,而武陟是银子入京的必经之路。

    “你怎么看?”朱祁钰问。

    “陛下,武陟地处平坦,不是称王称霸的地盘呀。”

    “而且户部年前收到河南清吏司的奏报,河南仓储足够,又入冬了,没有灾害,应该不会有民乱的呀。”

    “微臣猜测,这和江西的银子有关系。”

    所以耿九畴快速入宫。

    和皇帝单独商量。

    “小小叛乱,算不得什么。”

    朱祁钰淡淡道:“林聪虽算不上绝顶名将名臣,但这点事难不倒林聪,不必在意。”

    “但这件事的背后,让朕恐惧。”

    “江西的银子,竟能鼓动河南百姓造反。”

    “等银子全部入京,会不会也能在京畿掀起叛乱呀?”

    耿九畴脸色微变:“陛下,不如立刻派兵清扫京畿匪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