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38章 元宵节,杀人夜(中秋快乐!)(2/9)

、改编、演唱者去奴籍,归于民籍,三年后可择良夫嫁人,其夫君不许鄙视之。

    所以,正月里,唱戏的人这么卖命,就是想去奴籍,得到民籍。

    看到这道圣旨,民间戏班子泪如雨下,感叹皇帝深知民间疾苦,唱戏的终于不是下九流了。

    而听戏,也成为京师潮流。

    听不懂的也得听,听不懂的就是土老帽。

    会馆里唱戏的也逐渐显贵,文人墨客,也开始唱两句戏,也跟着填几首诗词,各种方言的小调、戏曲,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形成一个个新的流派。

    而随着三国、水浒的流行,各种戏曲从中改编,形成一个个经典片段,演绎成各种戏剧。

    大明已经出现了热。

    有些不得志的文人,在家里开始研习,一时之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充斥着报纸。

    甚至,某种不可言说的大行其道。

    还传到了宫中。

    啪!

    “这是?”

    朱祁钰丢在案几上:“朕看是滟.晴,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

    “去,把这家报纸抄了,人都流放!”

    “把这本的作者也抓了,流放去琼州府!”

    “皇爷,这点小事,不值当动气的。”冯孝看得尿出来了,还是这玩意刺激。

    “民间文人,都这种货色?”

    朱祁钰怒不可遏,他发展,是希望出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精品,传世佳作。

    不是让这种垃圾大行其道的。

    “该设一报纸局了,没有监管,可真是无法无天啊。”

    朱祁钰冷冷问:“是不是也有在骂朕啊?”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

    京中文人不都骂您呢嘛,您不是不知道。

    “皇爷,今儿是上元节,不该动气的。”

    朱祁钰摆摆手:“鳌山灯,朕就不去看了。”

    “去把汤胤勣和苏平、苏正、晏铎、王贞庆、沈愚、蒋忠都宣来。”

    冯孝吓了一跳,皇爷要动手了。

    毫无征兆,却选择在元宵节动手。

    元宵节,杀人夜。

    “奴婢遵旨!”

    朱祁钰则打开奏章,看天下事。

    正月十七,就过完年了。

    天下也该步入正轨了,他正在看边永上的奏章,边永已经到了湖北,在武昌府写的奏章。

    估计这个时候,他已经到广西了吧。

    朱祁钰看得仔细,边永将一路上所思所想,全都写下来,呈报皇帝。

    看完后,朱祁钰合上奏章,轻轻敲动指尖:“冯孝,朕欲扶持些通往安南的商贾,你可有人选?”

    “皇爷,您是想用间?”冯孝秒懂皇帝的意思。

    用商人行间,先秦时代便有。

    “表面行商贾之事,暗地里为朝堂打探东南诸国的动向,把地形、风土人情、环境、朝局形势等汇聚成情报,再进行渗透,为朕收复东南诸国,做好准备。”

    之所以用收复。

    因为明承元制,东南诸国,本就属于大元版图,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地图可画进去了。

    而且,永乐皇帝在东南亚设三宣六慰,把身毒部分都划进去了。

    那么,东南诸国的法统,就在大明手里。

    “皇爷,打探外事情报,怕是需要专门的系统运转,而且商贾也要自己培养,民间的商贾,未必能忠心王事。”

    朱祁钰颔首:“朕欲用缇骑,改制成外事情报局,负责安南、占城、暹罗,三宣六慰、朝鲜、倭国、吐鲁番、哈密、瓦剌、鞑靼、兀良哈、撒马尔罕等等外事。”

    “先用用看逯杲吧,给他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培养商人没有必要,和煌煌大明比起来,这些都是弱国。”

    “大明是能以强兵横扫的,但朕珍爱明军战力,体恤兵卒,不想有太多伤亡。”

    “国内犁平后,按罪流放的商人中,挑出一批来,将其家眷控制在京师,单设一城安置,不许内外沟通,作为人质,令其在国外为朕效命。”

    “江西抓到的商人里先挑。”

    “遴选后,统统进入缇骑,家眷入京安置,为朕卖命。”

    冯孝跪在地上:“皇爷怜悯苍生,乃天下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