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46章 龙抬头运动会,真假银案!(3/9)

办上巳诗会;重阳节,九月初九,办重阳文会。”

    “陛下,合办有趣,天下文人齐聚京师,争奇斗艳,才甚是有趣。”于谦笑道。

    今天胡濙生病了,没来参加。

    可惜了,不然他肯定有很多好意见。

    “名字不变,就叫上巳诗会,重阳文会。”

    “不能来京师的,也准许地方筹办,不限制规模、场次、参加人员,有才者俱可参加。”

    “文学两会也是这样,不限制参加人员,民间踊跃报名即可,既然是诗会、文会,当然是争奇斗艳才有趣。”

    “将诗会、文会上的诗词歌赋誊抄下来,刊印成册,售卖天下。”

    “再让宫中画师,将诗会、文会全景,用写实的方法画出来,也刊印成册,售卖天下,让天下人看一看文人风采。”

    “这样一来,筹办诗会、文会的钱,也赚回来了。”

    朱祁钰觉得自己就是个大聪明,好玩又赚钱。

    这可是大盛事啊。

    而且,华夏的节日,基本都是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每个月的重数,都过节。

    “陛下,那文会办两次,运动会是不是也办两次啊?”范广觉得这运动会甚是有趣。

    谁都愿意热闹。

    武将也不例外。

    朱祁钰笑道:“办,也办两次!”

    “龙抬头运动会,为冬季运动会;定在六月初六,晒霉节,叫晒霉运动会,为夏季运动会。”

    “项目也分冬夏,民间玩的,陆陆续续加进去,有趣好玩就行。”

    “民间也允许个人筹办运动会,等以后有条件了,各省都办,让百姓都参与进来。”

    “既然有文会,有运动会,得设一个部门管理。”

    “叫文体局,放在礼部。”

    一听又要增加部门,白圭脸都绿了:“陛下呀,这文体局需要几个人呀?又是一笔开支呀,不如就别设了。”

    “不设文体局,谁来管理呀?”

    “这是盛事,一来能增加民间娱乐活动;二来能练兵、能恢复汉风之盛,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还能赚钱,多好的事呀。”

    “你不要,就放去户部了。”

    一听能赚钱,白圭勉为其难道:“那就放在礼部吧。”

    “以后运动会,列出名次来,前三甲发奖牌、发赏赐,按照给周玉的赏赐即可……”

    “那这赏赐谁出呀?”白圭也抠门了。

    “当然是文体局出喽。”

    “裁判也得文体局雇,不能总用宫里的太监吧,你乐意人家太监还不乐意呢。”

    “然后请诗人赋诗,画师画下来,刊刻后就能贩卖了。”

    “再说了,这多么人看,天下那么多商贾,还会缺广告?”

    朱祁钰发现白圭是真笨:“只要你动动脑子,遍地都是黄金,关键不肯动呀,朕有啥办法!”

    这话引得朝臣哄笑。

    圣贤书也不许经商啊,我哪里知道怎么赚钱?

    朱祁钰大笑:“文会也是同理,多多拉广告,然后把画册刊印出来后,价格高开低走,慢慢降价。”

    “陛下,何为广告?”王竑问。

    “向商贾筹钱,然后把他们的商品广而告之。”朱祁钰解释道。

    “师望在肆,鼓刀扬声。”王竑恍然。

    这句话出自楚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姜子牙在大街上,敲着到发出声音在售肉类。

    广告从先秦就有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

    到唐朝时就发展得十分完善了,大明还吃唐朝那一套。

    其实,现在也是吃唐朝那一套,毫无新意。

    “反正文体局肯定是赚钱的。”

    朱祁钰笑道:“过几年,各省都办,银子哗啦啦地往礼部流,你白圭赚大发了。”

    这话又引起哄笑。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朱祁钰继续说:“诗会、文会都办了。”

    “自然要颁发奖项,从民间挑选大儒、大诗人、理学宗师等德高望重之辈,担任评委,评选出前三甲,都要做赏赐的。”

    “以后奖项越设越多,上巳诗会、重阳文会,就叫上巳诗文奖、重阳文学奖,以后酌情多设,奖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