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85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银行的诞生(3/8)

虏之后,辽宁骑兵高达十万人,其中胡骑高达八万人。

    李贤不停拆分,丢去战场上消耗掉。

    好在鞑靼人对于为大明效力,反抗力度不大,因为大明好吃好喝供着,兵饷发得足,缴获归兵卒自己。

    这就导致了鞑靼兵作战散漫,碰到财货就去抢东西,并不注重军规。

    李贤督抚十万铁骑,如履薄冰,压根不敢管,担心鞑靼兵造反,把辽宁给荡平。

    当然,他也有意用财货消磨鞑靼兵的战斗意志,并有意把他们丢去战场上消耗掉。

    收编鞑靼兵整整一年。

    辽宁十万铁骑,数字下降到了六万人,有四万人成为了土地里的肥料。

    剩下的六万人,多次被拆分,丢给王越一千七千人,丢给毛忠三千。

    李瑾、毛胜、于冕又带走了两万人。

    负责袭扰兀良哈部的赵辅、曹义、施聚、焦礼又带走了一万人。

    李贤才睡得安稳。

    等把剩余的鞑靼精兵同化,大明就有两万属于大明自己的骑兵了,至于被带走的,能活着回来多少,跟他李贤无关了。

    这一年,他在辽宁做了两件事,一是大量接收关内百姓,安置落户;二是大肆建城。

    辽宁收了辽河套,在辽河套上建城、移民、教化。

    四平城已经拔地而起。

    孔家从盖州,迁到了新城,而孔庙尚在建造之中,按照曲阜的孔庙,一比一完美复刻,并大肆扩建。

    皇帝大手一挥,四平城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四倍,孔庙居中,四周建造百姓居所。

    并建造文宣王府,丝毫不在乎花多少钱。

    仅雇佣的工人,就超过百万。

    每天银子是哗啦啦地往外花,李贤看着都心疼。

    四平城刚建,便开了一家兑换银币的银行。

    银行,是今年新兴起的事物。

    如今天下各省下的每座府,都开了一家银行,隶属于户部下的财政司,叫大明银行。

    和原票号业务合并,改名为银行,增加一项兑换银币的业务。

    李贤对银币并不陌生。

    从银币发行后,他收到的俸禄,就是银币,他开始对银币爱不释手,但见多了,却觉得此物稀松平常。

    但是,辽宁百姓没见过呀。

    虽然兑换比例奇高,运输成本、兑换成本、人力成本等等都要增加到兑换比例上去。

    但银行门外,排满了长队,无数乡野士绅,都想兑换几个银币开开眼。

    用红纸卷着的银币,打开后,发出银子撞击的脆响,听得让地主老财心肝乱颤。

    刚开始,还有奸商囤积居奇。

    却发现从北京而来大量的船队,押解着一船一船的银币,导致奸商彻底赔了。

    民间伪造银币之事,也瞬间兴起。

    原来那些私铸银子的,改行做了假钞贩子,却发现,他们仿造出来的银币,有很大的缺陷。

    仿造的是手工一锤一锤砸出来的,而银币是机器锻造出来的。

    根本造不出一模一样的,想破解,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

    所以,他们就开始在市面上制造谣言,说银币不能花云云,导致人心惶惶。

    中枢派下厂卫,巡视地方,抓到一批私钱贩子,统统灭九族。

    虽然市面上谣言四起,让一些普通百姓望而却步,但仍然阻挡不住人的好奇心,银币仍是供不应求。

    李贤每日下值时,都会绕路来银行看看。

    银票和银币,都出自银行。

    银行,就是钱庄,能存款、取款,有存契和取契,一切按契约办事。

    但还有不一样之处,就是银行提供借贷业务,利息公道,士农工商皆可借贷,拿抵押物即可。

    除此之外,中枢给官员发俸,也不给现钱了,而是发票。

    官员凭票去银行支取即可。

    兵卒发饷,发的也是票,没有现钱,凭票去银行便能支取。

    今年,中枢发了煤补,发的就是一张票,百姓凭票去银行支取即可,若不要现钱,可以来年少交税赋抵扣即可。

    还有植树补贴,中枢给天下百姓,按照户划分,每户发放四棵树,有果树、桑树、杨树等不限。

    伪造票的票贩子也有,浑水摸鱼占便宜的肯定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