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十年,督抚李贤,一直在带着人,填充辽河套两岸的泥潭,这些被辽河冲积出来的土地,都是良田。
但未开发的时候,还是泥潭、沼泽,需要一点点填充,再开垦成成良田。
李贤征召二百万民夫,耗时一年时间,把辽河套填平、开垦出来,并优先给参加的农夫分地。
之所以能这么快,归功于鞍山铁矿的发现,靠鞍山铁矿,制造了二十万支农具。
再加上,李贤采用记功制,凡是立下功劳的农夫,在工程结束后,农具则赐给他。
政民一心,用了一年时间,奇迹般的填出来三万顷良田。
李贤还将在朝鲜新并入辽宁的两个府,打通要道,建立驰驿,移入一批批汉民。
经过两年移民,辽宁人口突破二百万人,其中汉民高达130万人,有30万鞑靼人,30万朝鲜人,10万兀良哈人,还有一些土人。
户籍人数超过二百万人。
李贤居功至伟,明年辽河套就要种下玉米了,辽宁的粮食问题也能解决了,他能凭此返回内阁,等胡濙退下来,他就能入首辅之位了。
他和徐珵一起,品尝着除夕宴。
宴后,徐珵忧心忡忡,李贤问他原因。
徐珵却道:“原德兄,这玉米三宝,怕是没有陛下想的那么好。”
“又发生何事了?”李贤心里咯噔一下。
玉米三宝的试验种植,一直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徐珵虽是太监,但也被皇帝赐宴。
能吃到除夕宴的太监肯定不多,只有冯孝、舒良、金忠、王诚、张永、连仲、徐珵等寥寥数人。
前者皆是皇帝心腹,连仲则是治水有功,徐珵明明是夺门之变的直接参与者,却能被赐除夕宴,可见其功。
“原德,今年玉米收割后,我去看了土地,发现土地肥力几乎耗尽,已经从黑土变成了黄土,如果明年继续种植,怕是无法收获了。”
闻言李贤微微一惊:“是何原因?”
“肥力!”
“玉米三宝能在东北种植的原因,是需要大量的肥力,倘若地中肥力不够,那么三宝也无法开花结果。”
“它们消耗的肥力,是米粟麦的数倍。”
徐珵眼神忧愁,他想凭借培育玉米三宝而入文庙。
说着,他将详细记录送到李贤手中。
李贤看完,不禁唏嘘:“果然天道损有余而力不足,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
“这玉米三宝,能在这恶劣环境种植,就要消耗几倍的肥力。”
“按照你这记录中的记载,这肥沃的黑土地只能支撑三年,中原的土地也就支撑一年呀。”
李贤看完,顿觉气卸了一半。
他大肆开发辽河套,就是准备种植玉米呀。
皇帝给他写信,告诉他从西夷商人买到了足够的种子,等河道开化后,就送到辽宁来,让他明年就推广种植。
如今土地开垦好了,种子预备好了。
你告诉我这玩意是吃肥大户,种不了两年的,玩呢?
“若用草木灰,辅以农家肥料呢?”李贤问。
“并不够呀。”
徐珵种植玉米三宝近三年了,每一天都有详细的记录,所以他是大明最专业的玉米专家。
“那可怎么办啊?”
李贤博览群书,思索道:“用什么东西,能加大肥力呢?”
三万顷良田呀,花了中枢120万两银子啊!
这要是无功而返,他李贤就是罪人,还入个屁内阁了,引颈就戮吧。
“从我种植玉米三宝后,就开始研究肥力。”
“这肥力的构成,主要是粪便、草木灰等物,我详细分析过,这些自然肥料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某个物质,能增强土地的肥力。”
“所以,只要能找到这种物质,放大这种物质的用量,就能增加土地肥力了。”
徐珵可是世间最聪明的几个人,他已经往化肥的方向思考了。
李贤同样也是,他拍手道:“只要找到这种物质,就能让玉米三宝,在辽沈土地上种植了。”
徐珵又来了信心,缺肥料,就去找肥料。
他奋笔疾书,将市面上所有用得上的肥料全都找出来,然后一样一样试,寻找替代品,看看叠加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