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10章 陈友死,陈友案终结,紧箍咒再生效(3/8)

蜂窝煤配方。

    是皇帝公开的。

    但河南做的最好。

    这些都是林聪的政绩,给河南带来了卖树业、盛器业、猪肉罐头业、食肆业。

    河南是天下正中,天下商人都要经过河南,所以开饭店也是最赚钱的,还南北交汇之后,形成了豫菜。

    林聪即将卸任河南督抚了。

    以他的功绩,可入阁、入六部,而皇帝却让他去南面掌军,意味深长啊。

    他看到白圭的下场,知道现在不是他返回中枢的时间。

    文官变成外戚,难免会遭到攻讦。

    但于谦太狠了,直接把白圭打残,而文官集团更是袖手旁观,看得让他林聪心寒。

    外戚,若不依附皇帝,怕是在朝中没有任何余地的。

    所以他会乖乖去南方,掌南海水师。

    除了中枢党争渐起,他也在思考,皇帝为何让他掌军呢?

    皇帝最忌文武不分明,对武将报以戒心,对文官戒心更大。

    他外宽内忌,又胸襟宽广,只要能为他千古帝业添砖加瓦,他肯给最大权限,任人施为。

    可一旦触到他敏感神经,他会立刻收回权柄,毫不犹豫,哪怕损失再大,他也不会犹豫斩断。

    这次,皇帝竟让他个文官去掌军。

    明人对海洋没有特殊感觉,甚至不屑一顾,林聪去水师掌军,多少有点被贬谪的意思。

    他让人取地图来。

    南海,南控交趾,北接岭南,在海上可是重中之重。

    再结合皇帝正在往交趾移民,积极开拓交趾。

    那么南海水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一旦交趾有变,南海水师可掐死水上通道,并快速运兵去交趾平叛。

    皇帝只是看担心丢掉交趾吗?

    看看于谦的党羽王伟,他做了交趾水师的总兵官,交趾想连结内陆,就要经过南海。

    这是用他林聪,挟制王伟呢。

    南海水师这么重要,必须得是皇帝的心腹去掌兵才行,所以皇帝打破了文武分治的固有思想,用文官去掌水师。

    未尝没有,担心武人掌水师,脱离皇帝控制的意思。

    水师要先成建制,死死攥在皇帝手里,然后才可放心分给武将,由他们代为掌军。

    林聪想透彻之后,就安心等待圣旨,顺利交接便是。

    山西。

    这个被朱祁钰几乎遗忘的省份,但这个省份,却承担了一百多年拱卫中枢的重任。

    自景泰八年起,山西外扩两个府。

    山西可谓是春风得意。

    原晋商,多被移民到了宁夏,王伟、俞山、俞纲又陆续移民40万去宁夏,20万去甘肃,山西被移走了近百万人口。

    而煤炭生意兴起,新晋商以煤炭为基本,再次兴隆起来。

    北方巨富之地,首称山西。

    本来晋人就擅长经商,虽被朝堂打断了根子,随着煤炭业兴起,晋商再次崛起,天南海北都有晋商的影子。

    北京新兴什么产业,山西就会冒出什么产业。

    因为山西人富啊。

    有消费能力,产业才会兴起,把整个山西的财政调动起来。

    而山西军,更是宁夏军、甘肃军、热河军的主力构成人员。

    山西各卫所,巅峰时期有七十万人,诸番调动后,山西军还有23万,皇帝南巡,主要从山西抽调边军。

    随着大批山西人,移民去西北,导致山西人在哪都有老乡,他们把生意做到了甘肃、宁夏去,最远的已经做到了吐鲁番了。

    这个被皇帝忽略的省份,却在重现生机,生机勃发,大有和河南争一争北方第一富裕省份的宝座。

    甚至,山西还飘了,想和江南争一争谁富的念头。

    王伟卸任,俞山和俞纲,也要返回京师了。

    中枢的乱象,他们也知道。

    汉宗案、妖书案、陈友案,三案频发,中枢有党争之象,混乱之局面。

    俞山还写了一封密奏,送到皇帝手中。

    言明党争的可能性,以及危害。

    然而,皇帝一直没回信。

    这让俞山的心在下沉,党争的局面是皇帝亲手开启的,目的何在呢?

    于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