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34章 回銮,日新月异的大明!中学为本,融以西学!(10/12)

   “诸卿可否学西学了?”朱祁钰走回丹墀,坐在御座上。

    肯定是学了的。

    毕竟都是爱书的人,翻译过来就看看呗。

    “诸卿怎么看西学?”朱祁钰肃然道。

    白圭率先发声:“所谓西学,包括大明外的各国之书籍,如今在大明泛滥的,多以印度、大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等国书籍最多,其他国家的书籍不多,或者雷同的多。”

    “其中,印度、意大利等国,以数算、医书更厉害,大食书籍驳杂,但融贯东西,值得阅读。”

    “论文化,各国皆不如我国。”

    “而论数算、医学、会计、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机械等小道,我天朝确实不如他们。”

    在这一点上得承认,不如就是不如,学就是了。

    朱祁钰微微点头:“接着说。”

    “陛下曾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臣却觉得,这句话有误,当是以中学为本,融以西学,将其他诸道,汇入儒道之中,集大成最后炼化成一道。”

    白圭的见解,在报纸上早就刊登了。

    却很多人不认同,更多的人认为大明已经是最强的了,没必要学这些小道。

    还有的人,认为可以全盘西化。

    朱祁钰微微凝眉:“白卿的意思是,学以致用,化为己用。”

    白圭点头。

    “各地的报纸,朕都看的。”

    “在西学冲击下,儒学竟出现了颓势,这是朕没想到的。”

    “所以民间出现了很多焚毁西学,闭关锁国的说法。”

    朱祁钰缓缓道:“朕觉得,有这想法的人,都是懦夫!没什么出息了。”

    “江南有这种想法的,朕都移去交趾了。”

    “那些懦夫是跟不上朕的脚步的。”

    “朕为什么重视西学呢?”

    “归根结底,就是有些方面,大明的确不如人家,但没什么丢人的,反而那些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人,才更羞耻、更丢人。”

    “不如他们,咱们就学嘛。”

    “比他们强的,就继续发扬光大呗。”

    “华夏就是这一点点,建造起来的,并辉煌了五千年的!”

    “就说西葡两国,来的人不足一千人,却能打下一个又一个殖民地,你们说说,难道不该咱们学习吗?”

    朱祁钰道:“还有印度的外科医学,大食的外科医学比他们还厉害,成吉思汗的军中,就有大批军医,西方的外科医学,更厉害。”

    “咱们军中,军医水平多烂,不用朕说了吧?”

    “天文历法呢。”

    “景泰历,编纂几年了?才初步编纂成功,距离完全成功,还得需要多久呢?大明这么大,一个历法能通行全国吗?朕觉得不能!”

    “民间的发明就不说了。”

    “今年遍布各地的钟楼,人家一百年前就有了。”

    朱祁钰道:“所以朕说,要学。”

    “白卿说的更好,以中学为本,融以西学。”

    “为什么诸卿就没想过,将这些东西,融入儒学之中呢?”

    朱祁钰凝眉:“朕在南京,移民的时候,南孔入宫求朕,说南孔对大明的忠诚云云。”

    “朕考校他们几句话,却答不上来。”

    “你说说,朕该生气呢?还是无奈呢?”

    “孔圣人的话,朕都懂,他们却不懂,一天天干什么吃的?”

    提及南孔,朝臣可就惊恐了。

    皇帝在南京,一口气将南孔全都移走了,一个人都不留,千年家当,一分钱都没带走。

    就是因为南孔,没通过皇帝的考校。

    皇帝认为,南孔人不学无术。

    但他不教育,把人移走,眼不见心不烦。

    “老太傅当时劝朕忍一忍。”

    “朕怎么忍?”

    朱祁钰站起来,目光凶厉:“老祖宗的东西,他们都不学了,反而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受这人间富贵?”

    “凭什么?”

    “朕当时就说一句话,拆分移走,朕不想看到他们。”

    “朕后来了解得知,南孔还算好的呢,北孔,十几万人,能背下论语的,有几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