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36章 十三件大事(6/10)

的人才。”

    “男婴好办,只是那女婴,养大了也只是嫁出去而已。”

    马文升觉得女婴没用。

    甚至,颜色好的,还会蛊惑君上,这是大忌,要防着的。

    最好全都送去百姓家中,爱怎么养怎么养。

    “就是说朕别把他们当人养,他们爹妈都不要他们,朕把他们当成人,反而会助长人的贪念。”

    “让他们从泥里来,到泥里去,再凭本事从泥里长出来,晋升之路比普通人更难。”

    “那样才能为朝廷所用,对吧?”

    朱祁钰觉得也对,宝剑锋从磨砺出嘛。

    他们本该死了的人,被皇帝养大了,又有一条出路,就得比普通人出头更难,否则世界就乱了套了。

    还有一点,米粮开支太大了,毕竟要养几十万,乃至一百多万个孩子,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必须得省着花,不饿死就行。

    “微臣是这样想的。”马文升其实想说,该放在南京养,放在北方吃饭成本太高。

    朝臣见皇帝怒气消了,也开始商议,查缺补漏,朝廷不是缺工匠吗,让这些孩子都去当工匠。

    就是女婴没法安置,倒是可以养大了当宫女。

    问题是宫女现在都是显贵家中的姑娘去当的。

    “女婴,朕有个想法。”

    朱祁钰让朝臣起来,道:“之前靖江王进献的童女,都在跟谈妃学医,朕南行路上,也是她们随驾侍奉的。”

    “民间很缺医者的,朕打算让她们全部学医。”

    “高门显贵之中,多少妇人有病,不能见男医?民间也是这样,女医更稀缺。”

    朝臣还是觉得供养成本太高了。

    长大、学医,谁掏钱呀。

    “除了医者外,朕在想,教育的问题,能不能妇人来做启蒙。”

    朱祁钰没想太多,继续道:“朕之前说了,母亲启蒙之妙处,若这些女婴长大后,学得知识,然后为天下孩童启蒙,诸卿意下如何?”

    就是说,培养几十万小学女老师。

    “供养之资就不必说了,既然收了就得养,尽量压缩成本便是,能少花就少花。”

    若无旱灾,朱祁钰也不会说这句话。

    百姓家中都吃不上饭,这些孩子能吃一口饭不饿死,就是好事了,若还不知足,直接杖毙了事。

    “这件事没议完,诸卿也都想想,反正这些孩子长大,还很长时间,慢慢想吧。”

    “送孤儿入京的数目,也纳入京察,送的越多评级越差,不许害死婴儿,否则直接处死。”

    其实,朱祁钰还想培养女锦衣卫,派出去执行任务。

    但成本确实太高了,得好好思量思量。

    说完养济院的事。

    朱祁钰道:“诸卿手中的汤婆子没温度了吧?给换一换,让尚食局上茶水,都活动活动,别冻坏了。”

    不知不觉,已经说了两个时辰了。

    “下了朝,尚食局准备了饭菜,用完了再回去。”

    朱祁钰也喝几口茶,短暂休息几分钟,又道:“第十二件事。”

    “刑部。”

    “立刻出台,各行各业相对应的法律。”

    “大明以法治国,太祖的大诰,就是基本法,再不停修补法律、法条,以此为准绳。”

    “中枢、地方官吏,皆以法律、法条治理国家、地方。”

    “朕在江南的时候,状师、律师越来越多,朕觉得很好啊,有法可依是好事。”

    “法家思想,也要适应这个时代,形成新时代的大明法律,以此治国、治理地方、管护百姓。”

    俞士悦浑身一震,他果然赌对了。

    他把五大案越查越浑,显然是皇帝想要的局面,所以皇帝让他再理发,这是加大他的权柄。

    “微臣立刻着手准备。”俞士悦磕头。

    朝臣有点没明白,皇帝忽然搞什么法律治国,深层次目的是什么呢?

    倒是李秉最先明白过来,这是要收税用的,保护专利用的,限制商贾用的,甚至也是用来限制士绅的。

    “宗录司司正上疏朕,希望国库出资捐庙。”

    朱祁钰看向李贤:“这道奏疏,内阁看了吧?”

    李贤出班:“回禀陛下,老臣已经驳斥回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