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79章 景泰风云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圣诞节的诞生(3/8)

爆发。

    第一册第二个大高潮开始。

    然而,第一册戛然而止。

    第二册开篇,是皇帝智破夺门之变,以王勤喋血奉天殿、范广及时救驾为终,终于平定了夺门之变。

    皇帝并没有杀死兄长,而是宽容地放过了他。

    夺门之变,让皇帝清晰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夺门派处处难为皇帝,一身正气的于谦和胡濙,牢牢团结在皇帝身边,皇帝智斗文官,处死陈循,夺回权柄。

    名场面是皇帝智擒陈循。

    下半部分,蒙古叩边,屠城焚城,于谦第二次力挽狂澜,于边疆外击贼寇,内斗蛀虫,挖出庞大的走私集团。

    第三册,于谦大功封国公,一场重病,险象环生,皇帝和朝中英杰,开始一心整饬吏治、国内政务,杀贪官,清理吏治等等故事。

    前三册,主要立下皇帝的人设,皇帝是一个果敢、英明、一心为国的好皇帝。

    至于朱祁镇,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皇帝不止没藏着掖着,反而往死里黑他,首次提出留学瓦剌,叫门天子等称号。

    关于皇帝的所有情节,都是经过反复修改,皇帝一看再看,最终才定稿的。

    皇帝,才是景泰风云中的核心人物。

    景泰朝能有今天,功劳最大的就是皇帝。

    书里不止要写,还要大写特写。

    让皇帝的光辉形象,深入百姓心中。

    景泰朝的疑案,也会在这本书里,给出一个定论。

    像于谦、胡濙等人,自然都是正面人物了,但需要家将暗斗写在文字之间,让细心的读者能看到机锋。

    当然了,好重要的要吸引人。

    很多平淡的情节进行了魔改,增加戏剧冲突,以吸引读者为主。

    果然。

    景泰风云前三册,一经发售,在民间引起了抢购潮,初期准备的一千万册,仅仅一天就被抢购一空。

    各大印刷厂压力巨大。

    因为插画都是彩色的,书里又以皇帝、大臣为蓝本,绝不能出现错漏。

    所以,天下印刷厂加班加点的干活。

    抢到书的书迷立刻挑灯夜读,看得如痴如醉,故事文学性、故事性都很高,整体比三国演义高出一筹。

    看完后,又觉得很空虚。

    这断章太恶心了!

    看到爽呢,没了!

    很多人找门路,想看到后面部分。

    真的找不到,因为第四到六册,还没印呢,还在宫中藏着呢,各大印刷社都印不过来前三册,后面的还没送过来呢。

    为了扩大印刷速度,推出了无插画版,和黑白插画版。

    但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

    民间学者在报纸上讨论景泰风云的故事性,有人接着狗尾续貂,在报纸上赚流量。

    反正这本书是真火了。

    二月初四,第四到六册公布。

    书籍市场直接引爆。

    因为这部书太火了,民间新开了上万家印刷厂,就是想接住这波流量,赚一波就撤。

    盗版商出奇的少,因为这上面主要人物是皇帝,你敢盗版?

    你逃到藩国也没用啊,后面各大藩王都会出现,你敢盗版?

    最重要原因是,盗版商也参与印刷了,民间所有印刷厂二十四小时不停印,也供应不了市场,盗版商做正版就够赚的了。

    这波版税,皇帝赚得盆满钵满。

    家的稿费,皇帝早就付过了,算是买断的,后续收益全都归皇帝。

    皇帝也不吝啬,将第一年版税,全都赏给了家、画家。

    官方主导的下一部,开始动笔,洪武王朝,开写。

    从太祖皇帝儿时开始写,写到太祖皇帝紫微星坠落为止。

    这部书,预计一年结束。

    接着,永乐王朝和宣德王朝。

    建文四年,放在永乐王朝里,正统八年,放进宣德王朝里。

    大明从建立,到今年,所有故事都要写出来,当然了,景泰风云是一部未完结的书,先编纂好这三本书,就继续写景泰风云。

    接下来几个月,景泰风云正常更新。

    景泰风云,一部书,共48册,全是大部头的书籍,销量超过所有书籍的总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