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1章 文娱大联动,办传统文化乐园(4/8)

中公布神话版搜神记,将搜神记故事汇编成,弥补了封神榜、西游记中间的历史空白。

    并将宫中编纂完毕的搜神记全集,公之于众。

    直接大卖。

    神魔志怪,在大明十分有市场。

    立刻让古代的妖怪翻红,民间文人也跟风,书写志怪。

    有聪明人,瞄准了民间神话故事八仙。

    投稿,却遭到出版社的拒绝。

    因为在中秋节当天,宫中公布东游记。

    把关于八仙的传说,写成。

    但是,八仙的传说流传很久了,八仙人物也不尽相同,西汉有淮南子八公,五代时有蜀中八仙,唐朝有饮中八仙,现在看到的八仙,是元代杂剧里的八仙。

    宫中的东游记,正式将八仙改为历史人物,李白、苏轼、辛弃疾入选,吕洞宾和铁拐李不变,其他人全都由历史真实人物补入。

    在民间反响巨大,毁誉参半。

    基本不太认可皇帝的排位。

    毕竟元杂剧对民间影响很大的,而且八仙是道教人物,诸道掌教对皇帝的排位也不认可。

    皇帝却觉得,八仙会成为千古不衰的大IP,可后世八仙为什么没起来,因为人物陌生,人设立得不错,但人物很陌生,和现实剥离。

    可变成了李白、苏东坡,谁会不知道呢?

    百姓看完,只会恍然说原来八仙是他们啊,我知道啊。

    有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东游记书成,在民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百姓开始认可书里的八仙。

    但争议依旧很大。

    虽然人物争议一直存在,但故事,肯定比吴应泰版更好看,因为东游记,出了名的文学性没有、故事性都很差,这都不是一本恰烂钱之作,纯粹是应付之作。

    别说比西游记了,南游记、北游记都不如。

    没错,一共有四游记。

    而景泰版东游记,从国内,写到了倭国,写到了美洲,有了升级线,直接把倭国的妖怪也搬出来,来一波打妖怪。

    文学性只能说中上,但故事和西游记差不多,都是正经爽文。

    东游记全书只有60万字,上下两册。

    这本书在国内没火,但在美洲、大洋洲火爆了,他们都是离乡人,这本书成了他们的根。

    紧接着,北游记和南游记,北游记写的是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在大明受的香火极多,因为太宗皇帝靖难之后,对真武大帝极为推崇,以此来稳定朝局。

    民间祭祀真武大帝的庙宇很多,朝廷一直在花钱建。

    所以,北游记将关羽、岳飞、于谦等名臣武将,全都变成了真武大帝坐下童子转世。

    太宗皇帝变成真武大帝转世。

    进一步神化皇帝,为朱家做皇帝,增加了神性。

    大明北征,是真武大帝的指引,直接把西方神全都放进去,包括中亚、东欧所有神灵,全都放进去。

    看真武大帝拳打脚踢各地神仙,最后将所有外神收服,化为己用。

    全书110万字。

    完全是爽文,但百姓愿意看啊,谁不愿意看自己国家强大,对外一路扩张。

    东游记没火,反倒北游记爆炸火。

    其实是披着神话皮的争霸天下的故事,打得是鬼子,杀得是血流成河,看得爽啊。

    百姓就吃这套。

    一时之间,真武大帝庙,在中亚、东欧香火更盛了。

    随之公布的南游记,写的是华光大帝南征故事。

    华光大帝,在民间也有一定粉丝群。

    却架不住百姓读够了北游记,对南游记已经免疫了,一样的故事,过几年还可能炒一炒冷饭,一起发布,纯属找不痛快了。

    所以,东游记、南游记全部扑街。

    宫廷版,第一次扑街。

    其实,细读的话,这两本书质量是不错的,只是同期著作太耀眼了,导致这两部扑街。

    皇帝要求治书局重写东游记和南游记,四游记不能扑街。

    临近年关,宫廷又公布西洋记。

    写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原版西洋记,被后世评为情节荒诞,文字平庸。

    原因是,原版西洋记,是一本纯爽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