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7章 老皇帝的家底儿(2/8)

独立,并和捷克斯洛伐克同盟,大有合并为一国的趋势。

    持续六年的明奥战争,一胜一败,大明和奥斯曼势均力敌。

    可要知道,大明是万里而来呀,总投入兵力高达147万,战死24万,耗时三年半,才取得第二次明奥战争的胜利。

    万里之外,动用如此可怕的兵力,后勤压力可想而知多么大,足以说明大明恐怖的底蕴。

    大明一个国家,能干翻世界,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

    这场战争,让欧联体雪上加霜。

    所以,法国不得不退让。

    在大明地中海舰队的帮助下,朱佑杬如愿在诺曼底建立新兴国,建都大兴城。

    在大隋。

    第二次明奥战争,大隋拼尽全力,战争胜利后,他得到土耳其地区三国小藩国的地盘,可以封给他三个儿子。

    卫国也得到了两个藩国的地盘。

    商国则得到塞浦路斯,和伊斯坦布尔的永久通航权。

    大商压根不缺地盘,哥萨克汗国还没完全吞并呢,他就想要地中海一个岛,能够顺利同航就行。

    朱见汐却看到了战后战局。

    彻底消灭奥斯曼,最少需要二十年时间,老皇帝肯定等不到了,太子登基后,他肯定没有这个魄力,而彻底消灭奥斯曼的重任,只能交给藩国了。

    老皇帝其实早就在布局,让商、隋、卫和奥斯曼结下死仇。

    再将太子两个儿子分封过来。

    就是让太子,继续执行灭奥政策。

    奥斯曼不灭,这个占据要地,随时能威胁大明和藩国联系的国家,老皇帝根本就不放心。

    第二次明奥战争胜利后,东欧格局也就正式确定了,大商一家独大,隋、卫两国后来居上。

    大商虽强大,却有着巨大弊端,没有良港。

    隋卫也不差,但军政实力都不如大商。

    蔡国刚刚建立,根基不稳。

    赵、齐、鲁三国逐渐壮大。

    这就形成了互相制衡的东欧格局。

    以前有奥斯曼这个天然敌人在时,诸国反而不会注意大商,现在嘛,疆域庞大的大商,可就是列国的眼中钉了。

    估计大商也看到这一点了,朱见漭正在极力整合哥萨克汗国,正式登顶东欧第一强国的宝座。

    朱见汐已经联络卫、蔡两国,同仇敌忾。

    对赵齐鲁三国,他还有些顾虑,毕竟人家是亲父子关系,大明以法与孝并治天下,这一点是不变的。

    捷报传入中枢。

    老皇帝封朱佑榷为韩王,朱佑槿为辽王,以圣塔利亚为划分,将土耳其一分为二,西面领土小的归韩国,东边领土大的归辽王。

    因为韩王控制伊斯坦布尔,控制黑海去地中海的要道,所以地盘少。

    但,韩国可以向北扩张。

    辽国却和隋国和几个大明小藩国接壤,没有地方扩张了。

    如此一来,土耳其就被隋、韩、辽三家分走。

    希腊的岛屿,则分封给这次出力最大的几个诸侯国。

    天下可分封的土地越来越少了。

    太子有八个儿子,能分封的只有两个,朱佑榶也有六个儿子呢,就朱祁钰的孙子辈,就有几百人,有封国的才几个?

    朱见淇为他家那五个小的,去养心殿求老皇帝,把希腊分成五个小封国,分封给他们吧。

    朱祁钰并非舍不得,而是觉得太子家的五个小的,都被惯坏了,去了欧洲也得被吞并,最后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

    希腊这块地方,用好了,就能遏制楚国的野心。

    他想封给一个有本事的孙子。

    他问陪伴圣驾的王守仁:“你对世界局势怎么看?”

    “回禀陛下,奥斯曼帝国的战败,欧联体已经不足为患了。”

    “以前藩国对外战争,是生存空间的战争。”

    “随着世界上全无敌手,就会演变成霸主战争。”

    “龙子圣孙,必有一颗称霸的心。”

    “微臣说句大不敬的话,待您百年之后,藩国就会爆发世界大战。”王守仁说话很直。

    这个人很不会做官。

    也就皇帝宠着他,否则早被赶回家种地去了。

    “世界大战?”朱祁钰来了兴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