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92章 隋国篇:挥动翅膀的枢纽国(4/8)

儿帝国,照样不灭,就是因为有着恐怖的地缘优势。

    那场战争李震、欧信、刘宁等名将,诸国参战,总兵力超过百万,后期是韩雍、项忠、李秉亲自挂帅,才啃下来这块高原。

    用的还是蒙古人的老办法。

    这是一块斜三角的高原,内部地形极为复杂,若没有本地向导,进去就会迷路。

    当年蒙古人选择里海东北方向的山脉缺口作为进攻的通道,这个缺口叫呼罗珊,最终从马什哈德城攻入高原。

    明军采用一样的战术,组成大军同样是蒙古人和阿富汗人,不计后果的攻占,战损三十万,损失不计其数,才拿下整片高原。

    欧信病死在征途中,战胜没几天,李震也病死在此,李秉染上了重病,七十岁病逝和这场重病息息相关。

    对于这块高原的清理活动,损失人数高达41万,才彻底清理出这块地盘,但清理也不干净。

    很多波斯人,变成了隋国人、伊国人。

    根本没法进行全部清理的,只是除掉了顽固派,然后进行血统净化,一点点来吧。

    隋国境内,波斯移民约有七百万人左右。

    隋国国策,同族不许通婚,强制汉波通婚。

    近几年,完全波斯人长相的人才在隋国渐渐消失。

    而那些老波斯人,是非常恨明人的,因为明人是侵入者,侵占了他们的家园。

    明人同样不喜欢这些长相不一样的家伙。

    隋王继藩之后,还进行过一次文化清理,对所有波斯文,进行焚烧。

    要不是老皇帝制止,怕是波斯文化就要绝根了。

    但这些东西,都被装船运去大明了,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民间不许说除汉语外的其他语言,说了就是大罪。

    为了强制汉化,大隋人口四千万,竟征了七百万兵力,全部散在整个高原内,每一个小山口都有人把守。

    非汉人不许拥有利器。

    这个非汉人,是那些没有入籍的波斯人,这世上总有一些顽固派,他们是一个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人物。

    一个民族的危难关头,总会有人挺身而出,为这个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这种英雄不止华夏有,世界各族都有。

    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明人很讨厌这些人,甚至汉化的波斯人,也讨厌这些不安分者。

    汉化的波斯人,在隋国生活的也不错。

    波斯人喜欢做生意,隋国地处欧亚大陆中间,恰恰承担起了东西方贸易枢纽的地位,又地处三海,里海、黑海、波斯湾,地理位置优越,隋国的自由贸易港,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港。

    隋国为了顺利汉化波斯人,鼓励波斯人经商,鼓励波斯人入籍。

    国仇家恨,也是能用时间抚平的。

    因为隋国对整个高原的掌握,是非常严密的,大明军中的墩台制,在这里应用到了极致。

    以前还有奥斯曼来帮助波斯人复国。

    随着第二次明奥战争,大明以胜利告终,导致奥斯曼的势力正在远离高原。

    近几年,一批批钻进深山里的波斯人走出了大山,愿意顺从。

    毕竟他们刚刚被蒙古人奴役。

    现在换成了汉人,被奴役也能接受。

    只是汉人比蒙古人狠,蒙古人是要钱,汉人是要命。

    这也是波斯人反抗剧烈的原因。

    若明人愿意和平相处,他们也会顺从的,可明人狠啊,他们要的是生存空间,而不是人。

    截止到景泰六十四年,隋国总人口4200万,汉人3700万,波斯女子嫁给汉人后,自动转入明籍。

    男子是娶不到汉女的,没有汉女会嫁给他们。

    因为不敢。

    明女在世界上都是香饽饽,哪有铤而走险嫁给外国人的,万一外国人造反了呢,全家都得吃挂落儿。

    这就造成了,大批波斯男子被迫娶了外夷女子,生下的孩子还不是明籍,就成了黑户。

    隋国有很多黑户的。

    但隋国的黑户日子过得可不咋地,隋国缺水,地理环境又造就了土地荒漠化,产粮区在大高加索山南麓,而传统的波斯人,被挤占得被迫进入了扎格罗斯山脉生存。

    高原山脉里,能种植出来什么啊?

    大隋粮食,基本靠东欧平原供应,主要人口生活在大高加索山南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