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93章 许国宁国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3/8)

>    朱见浙聪明就在这里,他懂得忍,他懂得装弱。

    当初征萨法维汗国时,许国可是出头鸟,他可没少从伊国手上抢地盘,便宜吞进去,又装起了人畜无害的乖宝宝。

    也就伊国这个受气包,挡着隋国,不然隋国和许国早就开战了。

    再看看老皇帝在这里的布局。

    三个大国,中间夹着伊国。

    伊国就成为三国的缓冲带。

    许国甚至还在想,将喀布尔附近划出几个藩国,将自己的儿子封出去,做和魏国的缓冲带。

    但这仅存在于朱见浙的想象之中,其实以许国的国力,不太惧怕魏国。

    魏国是大,是厉害,但许国照样能靠地形周旋,魏国讨不到便宜的。

    去年魏国主动让步,将土库曼的东半边,送给了许国。

    许国领土面积增长。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就是个坑。

    以前许国在喀布尔以南,赫尔曼德河是两国交界线,可是呢,得到了土库曼,就得从魏国买一块通道,连接那块土地。

    这就给戍卫增加了巨大难度。

    以前守住大河就行了,这回在河对岸有了领土,过河去守,就漏洞百出了。

    可不要吧,许国还不甘心,多大一块土地呀,再烂也是国土啊,慢慢治理便是。

    其实当年分封的时候,老皇帝就摆了他一道。

    如果以印度大沙漠和晋国分离,那么许国和晋国,就没有领土纠纷了,可老皇帝坏呀,现在的国都江都,就在印度大沙漠往南,距离晋国更近。

    若是为了近海,可以迁都去阿拉伯海边上去,但这里土地荒漠化严重,无法承担巨大工厂所需要的一切。

    想办工业,就得近海。

    只能往卡奇湾上办,地形决定了,许国只能开发这块土地,而这里,恰恰和晋国很近,晋国只要过来抢,就鸡飞蛋打了。

    朱见浙迁都过来,就是证明许国办工业的决心,也证明许国没有争霸的野心。

    但真没有吗?

    如果没有,他就不会要土库曼那块烂地,如果没有,他就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把国都迁过来。

    甚至现在,朝野上下都还说把国都迁回去,把江都作为许国的南京,把海湾看做上海。

    朱见浙不同意。

    他不争霸,晋国没必要盯着他不放。

    但怀璧有罪,许国拥有整个印度河流域,实在太富饶了,根据人口专家的估算,许国最大容纳人口可超过4亿。

    朱见浙预计,十年内,人口过2.5亿。

    他提出百年治理计划,百年内要让许国沙漠不再扩大。

    除了争霸问题外,教派问题,同样让朱见浙十分头疼。

    除汉人外,外族皆信伊教。

    刚开始许国也不在意,但是,随着混居,开始有汉人信仰伊教了,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

    民间甚至呼吁,将伊教立为国教。

    朱见浙急忙斥巨资建庙观。

    但收效甚微。

    有信仰是好事,但全都信一样的,那就恐怖了。

    朱见浙和老皇帝一样,什么都信,又什么都不信,刚开始他也是这样玩的,但在许国玩崩了。

    四千万非汉裔,这是列国中最罕见的情形。

    因为印度战争中,把土著往山里面赶,汉人占据富饶的平原,这就导致了,战争快速取得胜利,但胜利不彻底。

    清剿起来,难度太大了。

    就像帕米尔高原里的土人,大明捏着鼻子也得认。

    他也是同理,隋国不认,看看隋国国内多少黑户,黑户问题让隋国常年拥兵几百万,明明有实力称霸,却不能称霸。

    许国没有执行严酷的灭绝政策。

    也没有采用黑户制度。

    而是温柔的汉化,先统计进来,再一点点同化便是。

    结果,汉人遭到了反同化。

    这是很罕见的现象。

    华夏拥有世界上最恐怖的同化能力,这个同化能力,在欧非美无往不利,却在南亚这片大陆上失效了。

    在隋国不管用,在许国也不管用。

    这和魏国不一样,魏国草原多,草原上蒙古人多,只要马跑起来,就能杀死人,就能屠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