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93章 许国宁国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6/8)

东边的战略纵深。

    但现在朱见浙还不要,让大明给养着,你治理好了我再要,就当爹心疼儿子了。

    宁国想要这,大明也想给,但许国是死也不同意。

    一旦划给宁国,许宁两国就会开战。

    老皇帝的意思是,一人一半,分了完事。

    两国还都想占大明便宜呢,想让大明帮忙养着,养肥了我们再收。

    拿不到这块地,喀布尔送给宁国,宁国也吃不进去嘴。

    等着吧,一旦老皇帝死了,朱见淇绝对不会白给的。

    宁国虽然是一个内陆国家,但他们有港口。

    从大明借的。

    租借合同是无限期,只要宁国皇帝姓朱,就永远免费租借给宁国,合同是景泰三十五年签的。

    这也是没法给宁国改封号的原因。

    若改了秦国,就全部都要重签,这就容易出现漏洞。

    港口在孟加拉地区,大明还租借给他一条专用道,直接坐火车就能运回宁国。

    火车线,也是宁国修的第一条火车线。

    这几年,宁国也陆续修通了国境内所有铁路,并对铁路沿线进行驻兵,在恒河口上建立多个军事要塞,防范晋国。

    还得说一件事,宁国养活近四亿人口,还是粮食出口国呢。

    而他出口对象,主要是南印的徐王朱见漓。

    宁国有四千万印度人,这些人信仰印度教,和许国一样,印教逐渐成为宁国在主体大教。

    按理说,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可佛教在印度居然灭种了。

    反而明人成了天下最多的信佛地。

    印教也好,非常适合统治。

    但是,这会把人变成傻子的。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喊开启民智,像大明能高速发展,就是全民奋斗带来的,上下通道畅通,百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大明建设添砖加瓦。

    而这,老皇帝还嫌弃上下通道不通,上层固化呢。

    统治者向来都是喜欢愚民的。

    只有景泰帝,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景泰帝被捧上了神坛,哪个藩国百姓不念着老皇帝的好。

    所以,印教必须淘汰出历史了。

    非要愚民的话,宁国就会落后于诸国,最后被晋国和许国吞并,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想保持独立,就得开启民智,让全民参与进来发展的浪潮中。

    宁王是反对印教的。

    这是诸多教派中,朝廷唯一反对的教派。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这也是宁国不将土著女子算在汉人口中的原因,因为她们都信印教啊,放进来,她们的男人能不信吗?

    朝廷这么管制,民间信的还多呢。

    印度这块地方很神奇。

    你怎么奴役他们,他们都不在意,反而都是乐天派,一天乐乐呵呵的,甚至杀他们都行,但不能不让他们信。

    不让信,就得反抗,必须造反。

    剩下的印度人,可以说都是有功的,根治河流、道路铺设用的奴隶,就是他们,活下来的都是有功的。

    总不能把有功人也都杀光了吧?

    宁国是控制他们的生育率,来控制外族人口。

    朱见淮也坏,占领北印之后,开始给宁国创造历史,根据本地的神话传说,把宁国变成神的使者。

    这些年,不停神化汉人。

    而这,汉人成了高种姓群体,自动进入了印教……

    朱见淮知道后都懵逼了。

    这些人是这么自虐吗?

    以前是混血白人,在这里当人上人,现在是汉人进来当人上人,关键人家是认可的。

    多么好的信仰啊。

    宁王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自己都抽自己嘴巴子。

    如果制度不变,朱家能在这里统治一万年。

    老百姓也是有便宜就占。

    他们在国内都是普通人,来到这变成人上人了?谁不愿意当人上人啊,自动就加入了,这个教太好了。

    导致民间信仰率直线攀升。

    把朱见淮吓到了,宁国朝廷是真不愿意啊。

    麻痹自己,只会让敌人看到宁国懦弱,最后宁国成为别人的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