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94章 谷国徐国鄫国篇:龙生九子(6/10)

br>
    朱佑梈已经四十四岁了,却哭个不停。

    其实毛妃也活到了六十岁,算是寿终正寝。

    她是得了急病,需要开刀手术的,但她不肯被医生看身体,坚持不肯手术,最后耽搁了病死的。

    这事成为鄫王心中最大的痛。

    鄫王总说,如果他学医的话该多好,他就可以为母亲手术了。

    朱佑梈自幼是在宫中长大的。

    和宫里是有感情的,看看鄫国紫禁城的一草一木,完全复原紫禁城,复原的不是蒯祥建的,而是朱祁钰改过的紫禁城。

    像晋国的紫禁城,就融合了独特的军事建筑风格。

    谷王的紫禁城,就融合了印度当地的建筑风格。

    唯独鄫国的紫禁城,一比一完美复刻。

    鄫王是年长皇子,本该做印度六王中的霸主,毕竟他是最大的兄长,可他性子偏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来。

    所以,在得知徐国送土给晋国,他认为自己是兄长,有督促弟弟的责任,但他又说不了晋王。

    干脆将自己在陆地上的疆土,送给徐国,弥补徐国的损失。

    就像马尔代夫,本来也是鄫国的领土。

    但因为晋国霸道。

    他将马尔代夫当做礼物,送给晋国,消弭晋国和其他诸国的仇恨。

    他做好兄长该做的责任。

    但他还时时自责,觉得他这个兄长没做好,每年他都会给中枢上疏,庇护印度五王,为晋国开脱,为诸国开解矛盾。

    即便晋王很霸道,对鄫王,也得发自肺腑的叫一声六哥。

    朱见潮确实没本事。

    但他有长者风范,他能有效处置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每次他都吃亏,补贴自己的弟弟们。

    像谷国吃了大亏,朱见潮送五百斤黄金,补偿谷国。

    谷王沉溺于玩乐,他则不停派使臣去督促谷王,教化谷王向善。

    像许王爱搞基建,他就会搜罗各种建筑图纸,给许王送去。

    宁王和许王有矛盾,每次他都会调节矛盾,让诸王恢复旧好。

    别看鄫国存在感最低。

    但鄫王却是印度五王心里最敬爱的兄长,他的话,有时候比太子还管用。

    鄫国很弱,只有斯里兰卡一块地盘,国民3000万。

    军政经实力都不强。

    不是鄫国没有,而是鄫王送给了诸王,鄫王内帑空空如也,所有资产,都送给了弟弟们。

    像斯里兰卡的清理,和晋国一样彻底。

    因为第一遍是大明清理的,第二遍是晋国清理的,三千万国民,全是汉人。

    那次清理,是晋王主动派兵来清理的,可见兄弟感情。

    鄫王病逝的消息,传到整个印度。

    五王不约而同起身,放下所有事情,来鄫国送葬。

    就这份声势,足见鄫王在印度的号召力。

    而送去大明中枢的奏疏,都只是提及鄫王病逝的消息,没有人直接告诉老皇帝。

    五王心里都有他亲爹的。

    亲爹年纪太大了,怕是经不起这份打击。

    朱佑榷兄弟俩,在治丧后,也要乘坐宝船,前往土耳其继藩。

    五王会面的情景,他们很想看。

    但时间都是计算好的。

    如果不按照时间走,奏报送到中枢去,会引起老皇帝警觉,所以他们的行程是不能更改的。

    朱佑榷兄弟对着灵柩磕头后,便离开了鄫国。

    在鄫国港口。

    他们看见鄫国百姓,脸上幸福而自由,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国家,就如他们的王一样,承担着沉重的兄长责任,做好一个兄长,维系好一个家庭,才能维系好一个国家。

    朱佑榷兄弟乘坐宝船,要穿过浩瀚的大唐洋,进入他们的藩国。

    在登船前一刻,他们朝着大明紫禁城方向跪伏在地。

    别了,故乡,再也见不到了!

    他们就如鄫王一样,离开宫中后,就再也不可能返回故乡了,土耳其,就是他们的新家园。

    而在宫中。

    朱见淇心情真的不太好,两个时常相伴的儿子,出去继藩了。

    虽然家人还在宫中,但用不了几年,也要去土耳其了,再也见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