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力,但要注意方法,要团结身边的臣子们,他们才会真心实意的支持你,为你出谋划策。”
“像王守仁,那家伙那臭脾气,朕都受不了。”
“把他丢给你,估计没几天你就让他坐冷板凳了。”
“可他是惊世大才,你用好他,就相当于朕的于谦,王恕给你,就相当于朕当年的胡濙!”
“杨信、李瑾,你永远可以毫不保留地相信他们。”
“陶鲁、许泰、刘宁、王信等等都可以成为你朝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忠心你永远不需要怀疑。”
“有这么多精兵强将为你保驾护航,你的皇位稳如泰山啊!”
“太子,没有臣子天生反骨,都是君逼臣反!”
朱祁钰语重心长,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
“那司马懿是曹氏逼反他了吗?”朱见淇觉得他爹说的不对,对臣子总要防范一些的。
“三国时期是三国时期,这是大明!”
朱祁钰失笑道:“大明没有反贼生存的土壤的,更不会诞生司马懿的!你觉得太祖、太宗制定的制度,会差?这么多年你见过谁造反了?哪个臣子造反了?”
“大明没有后妃之乱,也没有藩王之乱,更没有权臣之乱,还没有太监之乱。”
“这是制度!懂了吗?”
“好,退一步说,王琼、王宪拥兵一百多万,不也没造反吗?”
“那是因为您在。”朱见淇对自己非常不自信。
他不像老皇帝,老皇帝是真的放权。
于谦为什么能封神,就是老皇帝真的放权。
若王守仁早生十年,他现在就是第二个于谦,甚至会超过于谦。
“你呀。”
话不投机半句多。
朱祁钰已经掰开了揉碎了喂给他吃了,可他偏偏吐了。
“朕说的,大明没人能造反,你为什么不信呢?”
那是您在。
朱见淇还是这句话。
蠢货啊!
朱祁钰压住怒火,又解释一句:“厂卫番子,还有太监、文官在军中,还有军纪司、军吏司,这么多眼线,你觉得军中会造反?”
“动动脑子,那些番子,是埋下去的钉子,除了朕和你,没人知道的!”
“太监,只能依附于皇权存在!”
“文官呢,和武将是天生的死对头,看看都察院、监察司一天上多少道弹劾奏疏,他们会和武将同流合污?”
“长点脑子吧,大明没有武将造反的土壤!”
朱祁钰有点着急了:“王越活着的时候,掌兵几十万,二十年不回朝,他造反了吗?”
“就算他一百年不回朝,他也造不了反!”
“除非你逼他反!”
“不然没人会造反,当勋贵不香吗?与国同休啊,和你的皇位一样稳固,谁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啊,哪个勋贵文官的家族,没个几百口子?”
“疯了才造反啊!”
朱见淇又被喷一脸吐沫星子。
我也没说哪个臣子一定要造反,多防一分总是没错的。
朱祁钰表示无语:“用好老臣吧,多听多看,少做决定。”
不做决定还是皇帝吗?
朱见淇在这方面很拧的,一边防着武将,一边乱搀和,虽然不至于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却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朱祁钰知道教不好的。
若太子能选,他绝对不会选他做太子,太轴了,越老越听不进去话。
一个大国,若代代明君那还了得?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代不是昏君下一代也够呛。
太孙倒是好一点,但太孙实在顽皮,把头发给剪了,这是昏招啊,可见其人治政水平。
只能希望他听话吧,大明尚且不会如何。
朱祁钰打发他走了。
王守仁过来侍奉,朱祁钰忽然问他:“你觉得太子如何?”
“微臣不敢妄议君上。”王守仁不敢说。
“朕让你说。”
王守仁略微犹豫道:“非仁君也。”
“朕让你评价他是仁与不仁吗?”朱祁钰失笑。
“回陛下,微臣说完,怕是日后会随您而去。”王守仁这是憋大招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