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96章 建立紫光阁,宋国篇:岛屿上的平头哥(6/8)

   重点是,要进多少人,若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例,那么很多人都没戏。

    若是放开人数,那么进去的人就多了,含金量也会下降。

    老皇帝也在思量。

    而这时,阁部重臣来养心殿拜谒。

    “都想知道谁能上榜?”朱祁钰打趣道。

    大家都是俗人,谁不想上去光荣光荣?

    “陛下决定上榜多少人?”李东阳含笑问。

    “二十四人肯定少,先排着看吧。”

    必须入阁的:于谦、胡濙、张凤、姚夔、王竑、徐珵、叶盛、朱英、韩雍、项忠、李秉、陈文、白昂、耿九畴、白圭、年富、李贤、王复、王越、范广、杨信、李瑾、李震、原杰、寇深、李实、欧信、毛胜、赵辅、毛忠、于冕、胡豅、王来、李匡、方瑛、陶成、郭登、梁珤、神英、陶鲁。

    这就是四十个人了。

    像王恕、刘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马昂、马瑾、张敷华、程信、项文曜、罗绮、王伟、岳正、吕原、商辂、彭时、何文渊、林聪、薛瑄、龚永吉、高明、夏埙、廖庄、边永、陈嘉猷、左鼎、涂谦、轩輗、萧维祯、周瑄、俞士悦、刘广衡、宋琰、薛希琏、王福、余子俊、马文升、彭宜、闵珪、许宁、陈豫、许泰、任礼、曹义、陈友、周玺、王信、李杲、陶瑾、伊旭春、宋伟、刘宁、毛海、毛荣、宋诚等等,这些人难道不该上吗?

    该上的人实在太多了。

    排出来,把老皇帝都吓了一跳。

    这还只是一部分呢。

    还有多少在各大战争中取得至关重要的战役胜利的勋贵。

    “干脆紫光阁百位功臣录,如何?”朱祁钰没必要厚此薄彼。

    刚刚列出来的必上人物四十个,功劳也够上的有56个,那就只剩下四个名额了。

    王琼、王宪、李承勋、王鏊,满员了。

    李侃呢?周玉呢?沐琮呢?沐斌呢?王一夔呢?秦纮呢?钱溥呢?丘濬呢?尹直呢?费宏呢?闵珪呢?邢宥呢?杨廷和、杨一清、林俊、顾鼎臣、胡世宁、李天和这些人的位置呢?

    全都挤掉,可不对劲吧。

    “干脆,不设具体人数,全都上榜。”

    朱祁钰一锤定音。

    把景泰朝,有功劳的臣子全都列举出来,塑像挂画像,世代祭祀。

    一不设人数限制,人数直飙150人!

    晚上群臣回去又扒拉一圈,又补进来五十个人。

    一共200人,按照功劳大小排序。

    紫光阁预期两年建造成功,塑雕像、挂画像,永远祭祀。

    随着天气转凉。

    朱佑枔兄弟们踏上出使之路。

    看见两个哥哥去继藩,他们说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骗人的。

    可天下都已经是有主的地盘了。

    想去继藩,就得从藩王领地里想办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这次出使任务,也是老皇帝对他们的考校。

    老皇帝还攥着希腊没有分封呢。

    兄弟五人,谁表现好,谁就可能去希腊继藩。

    当然了,这是他们的臆想,老皇帝可没说。

    朱佑枔去大洋洲。

    从京师乘坐铁路去天津,乘坐出使的宝船,跨越万里前往大洋洲。

    宝船要在在吕宋省停靠获得补给,才能去大洋洲第一国,宋国。

    宝船已经不是木头船了,已经是铁船了,动力也是蒸汽机,不用管季风,任何时候都能在大海上行驶。

    大明只有吕宋一个岛,其他岛屿,全部归沈王朱见浒的沈国。

    作为大明近邻,沈王的地盘最小,也是最得到照顾的国家。

    这几年,沈国不停向大明索要吕宋省,想将吕宋纳入沈国版图,却遭到中枢的拒绝。

    大明的南方国境线,以吕宋岛-民都洛岛-科伦岛-公主岛-婆罗洲-新加坡-马六甲封口。

    岛链内部,所有岛屿归属大明。

    岛链外部的岛屿,也都经过详细划分的,基本都属于藩国。

    为了补偿沈国,大明给沈国无偿修了全境铁路线,又赠与沈国永久保护权,以及货品进出口税务优惠等好处。

    但在领土问题上,大明不会退让一丝一毫的。

    因为这样划分,正好形成南海岛链,将战争永远隔绝于大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