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02章 唐国金国篇:大融合和议会(3/8)



    可是,真较真的话,大明还有一个纯种汉人了吗?

    民族融合,其实从汉朝就开始了,汉朝就开始化胡为汉,就说并州,住的就都是匈奴人,西北住的都是羌人,幽州住的很多胡人。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还有一个汉人吗?

    匈奴鲜卑羌羯氐,五胡去哪了?最后不都变成了汉人吗?

    又经过南北朝。

    就说李唐,唐太宗李世民都有一半鲜卑人的血统,可是,当时的鲜卑人,比汉人还汉人,完全看不出他们是胡人了。

    宋辽金时期,辽人、女真人,最后不都混进了汉人血统了吗?

    蒙古人统治近百年,那时候中原还有一个纯种汉人吗?

    没有了呀。

    到了大明,又接收了多少胡人,景泰前期,勋贵多少蒙人、后山人、女真人?不都进了汉人血统了嘛。

    景泰朝就更乱了。

    蒙、回、壮、苗、瑶、彝、傣、白、维、臓、索、朝、满、倭,和汉人大融合。

    老皇帝亲自带头,疯狂纳各族美人,他四十一个儿子里,拥有华夏苗裔中所有血统,像美洲诸王,金王朱见湘、唐王朱见滠母妃都是倭人,夏王朱见漠母妃是壮人、大顺王朱见溯母妃也是壮人,豫王朱见溏母妃是蒙人,襄王朱见渺母妃是混血,燕王朱见浔母妃是瑶人。

    他的这些儿子,后宫里继续纳各族嫔妃。

    孙子还是一样纳。

    朝中官员呢,被老皇帝强制纳妾,老皇帝让各族每年往中枢送美人,赐给天下百官,逼着他们生孩子。

    又让朝中官员的女儿,嫁去各族,就说皇帝的公主,好几个嫁给了各族人。

    从景泰十二年开始,大融合便开始了,大明用了五十年,把华夏苗裔,全部变成了汉人。

    大明进行地理大发现之后,眼睛直接转向域外。

    境内各族,民族概念已经十分模糊了,大家已经用地域划分了,广西人,贵州人,东北人来称呼彼此了。

    都忘记了你是什么族的?

    大明身份证里,也没有民族这个选项。

    官方统称华夏,偶尔称汉族,这个汉族,包含大明境内所有民族,从狭义汉族变成了广义汉族,甚至逐渐失去了狭义汉族这个概念,中华之地,全是汉,汉等同于华,全是广义名词。

    而中华之地,这个概念在不断扩大,从当初的两京十三省,加入了东北、漠北、西北、西南。

    又加入了百越、南洋、乌斯贜、西域。

    随着分封,这个概念进一步扩大,变成了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半个欧洲,全变成了中华之地。

    到了景泰六十四年,华夏这个名词,已经代表了整个世界,汉族,泛指在华夏地区活跃的人。

    至于活跃的是谁,是什么肤色,什么种族,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说汉话行汉文,就是汉,就是华!

    像百越之地,真的杀光了吗?

    不可能的呀,肯定有少数族裔的,他们也自动变成了汉族,大融合五十年后,他们还能记得自己是谁吗?

    不记得了呀!

    官方从来不提民族,全世界各国官方行文里,都没有民族这个概念,都统称为汉。

    像乌斯贜,本来就是喇嘛统治的地盘,当老皇帝用推广黄教来换取喇嘛支持,他们自然就并入汉了。

    在景泰四十年时,乌斯贜就废除了自己的文字,全部通用汉文。

    倭国,也废除了文字。

    蒙古,也在景泰四十年,废除了文字,通行汉文。

    至此,华夏领域内列国,全部放弃了各国文字,全部通行汉字说汉话。

    除了在博物馆里,已经找不到其他族群的文字了,没有地方标注这些文字,所有考试都是汉文,大家都已经遗忘了自己以前是蒙人的事实了,都知道自己是蒙古省人,是热河省人,是西域省人,是青海省人,是捕鱼儿海省人。

    现在,去贵州随便找一个人问,他们会记得土司吗?只知道自己是汉人啊,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和北京人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汉人啊,这是我的国家。

    像朝鲜,谁还能找出一个纯种朝鲜人?

    就算找出来,他们也会认为是自己是汉人啊,大家都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就是一个国家的人啊。

    大明用了五十年,同化了华夏两千多万平方公里上的全部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