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承包,禁止资本入场。
农民是拍手称快的。
因为资本什么德性?初期低价垄断市场,中期随便定价,使劲薅羊毛,后期则是彻底摆烂,把一个行业搞死为止。
承包土地也是,前几年给农民好政策,让农民赚得盆满钵满,比承包给大户合适,所以他们就把土地承包给了资本。
可这几年,资本不断压榨土地租金,并且出现了拖欠的情况。
农民前期享受的甜头,早晚会连本带利还回去的。
这就是资本的德性。
朱见漭出手,让土地承包恢复原生态,吃到苦头的农民能不拍手称快吗?
那些大户也惨。
之前见利忘义,把土地转包给资本,刚开始吃到了甜头,这两年连饭都吃不起了。
因为资本越过大户,直接和农民洽谈,把他们踢出局了。
前几年还能赚到钱,这两年直接吃土,有的都送外卖去了。
这次朝廷出手,大户们也拍手称快。
至于资本高不高兴,朱见漭可不管那些,因为人都死了,不高兴就去阎王爷那诉苦吧。
朱见漭继太子位后,对资本的限制,无处不在。
并且,今年杀了多少资本家,从大资本家到小资本家,甚至到民间为富不仁的富户,全都逃脱不了朱见漭的屠刀。
话说回来。
当初,大明占领孟加拉时,朝臣建议是分封出去的,老皇帝当时也想分封出去。
可是在发现孟加拉这片土地太适合种植了之后,满朝文武,一致认为保留。
事实证明,这块土地供养了大明两三亿人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供养更多的人口。
这也是大明四十亿人口的底气。
未来,恒京建设成功后,孟加拉省也会成为交趾一样的超级富省,很有可能超过澜沧省和湄公省。
因为建立京师,朝廷就要投入海量的资源,源源不断的投入进来,会造就孟加拉省的经济腾飞。
朱厚煐在孟加拉省过年。
这边过年,伊教风味很浓郁,作为一个虔诚的伊教徒,朱厚煐还是第一次过伊教年。
他最大的感触是,没有猪肉,牛羊肉真纯真好吃。
全国有很多卖清真肉的,基本都是伊教徒开的,这种肉,在当地都很受欢迎,因为肯定没掺杂猪肉,大家吃着也放心。
作为大明第三大教,信徒约有7.2亿人,孟加拉省就有2亿人。
伊教,是蒙古带入中原的,西域、中亚的伊教,也是蒙古人带去的,伊教第一次大面积传播,和蒙古息息相关。
在景泰八年之前,大明伊教徒主要集中在回族,信仰的人并不多。
那时候皇帝还不信。
可是,随着大明征服越来越多的地区,伊教徒数量陡增,皇帝也成为了虔诚的信徒。
整个皇族也都信了。
而朝廷并不干涉信仰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信仰的,认为信仰会劝人向善。
朝廷一般什么都不太管,唯一干涉的是,经书!
经书的修订和颁发,必须经过宗录司,如果没有宗录司的盖章,是坚决不允许印发的,一经发现,书写者死罪、刊印者死罪、传播者流放。
六教经书,扉页必然有大明地图,第一句话都是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信仰之前,是明人,要有国、要有君、要有祖宗,然后才是信仰。
其实,这和伊教和基教的原信条都是相悖的,两教的立宗之本是信仰,然后才是其他。
但在大明不允许。
先是世俗人,才是红尘客。
除此之外,大明没有任何限制,甚至皇帝都是六教忠实信徒,真的忠实,宫中的中正殿,就改做六庙。
前几年老皇帝还经常邀请六教大宗师入宫讲经呢。
这几年老皇帝身体愈发不好,六教大宗师轮流入宫值守,给老皇帝讲经祈福。
无论是废太子,还是现太子,也都是虔诚的六教信徒。
所以,孟加拉省的百姓压根就没觉得自己哪里不妥,老皇帝都信呢,我们信难道不对吗?
大明百姓也没觉得不对劲,想吃纯牛羊肉的,大家都去清真买肉,见惯了伊教徒,没觉得哪里不一样。
而修订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