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30章 以万物为刍狗,权斗不看苍生(5/8)



    “曾铣,你说!”朱厚煐把压力给到了曾铣。

    曾铣眼神凝郁:“千岁所言甚是,该查。”

    “大人……”胜湖知县想说什么。

    曾铣摆摆手:“当朝首辅明日便到,今日你自己查明,比首辅查清楚,对你更有利。”

    胜湖知县摊手,满脸无辜:“下官来胜湖三年,哪有什么利不利的,下官只是担心殿下安危而已,既然殿下要查,那就查呗。”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地震时,正值晚上下班时间,跨江大桥坍塌,导致上千人掉进江里,因为无人施救,而被淹死。

    家里的老人正在做晚饭,来不及逃,压死在里面。

    最可怕的是,胜湖知县统计不实。

    而且,事故发生之后,胜湖上下没有及时救援,公职人员逃窜,不顾百姓安危,而在事后救援当中,他们极力掩盖事实。

    朱厚煐派出去的近侍,根本没法详细了解,比如受灾严重的小区,被救援队阻拦在外面,不允许进去,他们也见不到灾区群众。

    收集回来的信息,多是道听途说,听民间传言的。

    可是,朱厚煐的眼睛肉眼可见的发红。

    “曾铣,你们平壤府,都是豆腐渣工程吗?”

    朱厚煐语气森然:“陛下对工程质量极为重视,并且朝廷有严旨,法律上有明文标记,建筑必须扛得住八级以上地震。”

    “大桥坍塌,火车站坍塌,楼房坍塌,火车出轨,这些工程,真的合格吗?”

    “曾铣,你这个知府,是怎么干的?”

    曾铣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其实,老皇帝的话是好话,政策都是好政策,但地方都没有执行。

    抗八级地震的建筑材料,价格高昂,想用得起,就意味着房价上升。

    可为了收回流税,平壤府的房价就必须保持低廉,不然人口就跑没了,一分钱一分货,好东西当然贵了。

    “为什么不说话!”朱厚煐十分生气。

    出了事,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在掩盖事实,逃过上官的追责,这就是大明官员的处事态度!

    难怪老皇帝不满意地方呢。

    就这样的地方,杀干净才对!

    “微臣不知!”曾铣绝对不会背锅的,这事本就跟他没关系。

    “你不知道?那救援时候你知不知道?那些坍塌的楼房里,还有多少人能活着?”朱厚煐质问。

    曾铣不答。

    救灾中,死一个人,要比活一个人更划算。

    死一个,朝廷就发一笔补助,这就是上下其手的机会。

    可活一个,补助就得实打实发到手上去,不然人家会闹的,一旦闹得天下皆知,倒霉的是他们这些官员。

    死人数量也要虚报的。

    大明律规定,发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的时候,何时救援,如何救援,救援策略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而地方官员只要违背律法,就是有罪了。

    所以,地方官员为了不犯罪,就会严格按照大明律执行。

    可这人世间,没有一板一眼的事,都需要地方官员活学活用,可官员们怎么会管老百姓死活呢,他们只会盯着上面官员的屁股看。

    只要他们不被抓,不被治罪,就够了。

    所以,只要发生灾害,他们就完全按照规章办,明明能救人,但可能会违背大明律,他们绝对不会救的。

    只要和大明律条文里写的不一样的东西,那就视而不见,保住官帽子比什么都重要。

    这里面还有一层好处。

    像这种地震灾害,越大越有利,四面八方的支援队来支援,地方是要供饭的管住宿的,这笔账是要报上去,中枢掏的,那么该怎么报学问就大了。

    还有一点,就是捐款。

    这两年都是捐物资了,捐款都捐伤心了。

    灾难之后,朝廷要拨一笔款项重建,这里面水就更深了,怎么把灾害报得大,还让地方官员无罪,最好还能得到上面的表彰,这学问就大了去了。

    反正,这场灾难,就是一场饕餮盛宴。

    曾铣太了解地方这些烂事了。

    可当权者朱厚煐并不知道,他心里是装着百姓的,这样的人做皇帝是很好的,可恰恰也容易被蒙蔽,他不懂这里面的深层逻辑,也不懂下面当官人的心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