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44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将至:胡濙的秘密(一)(4/7)

朝臣,看都没看,直接就让朕登基。”

    “可知为何?”

    “因为他们想南迁,又不能自己跑,得找个领头的。”

    “襄王是个成熟的政客,又有强大的藩王府邸班底,若由他继位,不会好控制的。”

    “而朕,一个年仅二十二岁,未继藩的藩王,没有潜邸之臣,没有班底,甚至朕的出身更差,种种弱点,成为了最适合继承皇位的那个人。”

    “所以,朝臣集体选择了朕。”

    “让朕带着他们,逃去南京,放弃北方。”

    “著名的南迁之议,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朱祁钰吐出一口浊气:“朕虽然22岁了,其实还是个孩子,朕没受过帝王教育,而且是被家里惯着长大的,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你并不知道,藩王府里都有大量密探,朕都是后来才知道的,朕所信任的人里面,很多人都参与了夺门之变,他们都是一早埋下来的暗探。”

    “所以,朕就是一个吉祥物,被放在皇位上。”

    “当时极力反对南迁的,有两个人,兴安和于谦。”

    “兴安你不知道,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宫中的代表,皇位空悬,他反而攫取了皇权,成为皇权的代表。”

    “那场南迁之议的小丑,就是徐珵。”

    “知道瓦剌打来的时候,整个京畿哀鸿遍野,朝廷也没有任何办法,是于谦,站了出来。”

    “朕总说他伟大。”

    “就在于他做了一件,所有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北京保卫战,就是他一个人的胜利!”

    “初践帝位的朕,连登上北京城头的胆量都没有。”

    “朕刚刚住进乾清宫,每晚吓得不敢睡觉,蜷缩在角落里,像一只受伤的小猫。”

    “那一刻,朕才知道,群臣为何要推荐朕来登基。”

    “如果北京城陷落,朕要当刘禅的。”

    “朕要托着二十四宝玺,跪在也先的马下求饶。”

    “这是推举朕的原因。”

    “所以,朕的传位诏书,简陋至极,登基大典,约等于没有,所以选择了朕。”

    “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北京保卫战,一定会败。”

    “连朕自己都知道,朕就是个被推举上来的可怜虫,不过是王朝的替死鬼罢了。”

    “可是,北京保卫战打赢了。”

    “赢了啊!”

    “也有运气成分,因为天太热了,瓦剌军队受不了炎热,还有就是京畿百姓太富了,他们已经抢够了,所以该走了。”

    朱祁钰笑了起来:“不管怎么说,都赢了。”

    “满朝公卿狂欢之时,却把朕忘了。”

    “朕不该坐在皇位上的。”

    “等狂欢过去后,就开始不停谏言,迎回正统帝了。”

    “他的年号起的好啊,正统。”

    “当年襄王要夺走他的帝位,礼部上的年号,就是在和张太皇太后的抗争。”

    “正统,正统。”

    “也成为朕挥之不去的噩梦。”

    “景泰,朕的年号起于北京保卫战之前,所以礼部上了这个年号,希望天下承平,恢复太平。”

    “朕没有班底,整个朝堂上,能相信的人实在太少了。”

    “而于谦,北京保卫战之后,就被捧上神坛,朕怕他、恐惧他,也有文官的挑唆,让朕开始防范于谦,和于谦划清界限。”

    “作为政治交换,朕同意把正统帝迎回来。”

    “朕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老四,你不懂,那种初登帝位的狂喜和激动,朕根本不知道,这皇位之上,是群狼环伺,朕没受过帝王教育,所以不懂。”

    “也先就不一样了,他知道如何给大明添乱,有意将正统帝放回来。”

    “这就一拍即合了。”

    朱祁钰呢喃道:“只有朕,傻乎乎的以为,帝位稳定了,朕就是皇帝。”

    “呵,其实朕一直都不明白,朕只是个替代品。”

    “当时就有人上疏,让朕把帝位归还,朕哪里肯同意呀,这宝座,坐上来就不想下来了。”

    “权力的滋味,品尝到就永远都不想放下了。”

    “作为妥协,朕只能奉他为太上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