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52章 至暗时刻:张太皇太后之谜(六)(4/5)

童年和少年,是笼罩她的阴影下的。”

    “张太皇太后,是仁宗皇帝的皇后。”

    “她能躲过永乐朝的政治至暗时刻,又在宣德朝如鱼得水,到了正统朝垂帘听政,权倾朝野。”

    “虽然被后世称道。”

    “但作为皇帝的朕,却清楚地知道,她是皇权旁落的罪魁祸首。”

    “正统帝的皇权丢失,和她有直接关系。”

    “而且,正统帝亲政在正统七年,当时只有十四岁,因为那一年张太皇太后薨逝。”

    “正统帝才提前亲政。”

    “你可知,若张太皇太后不死,正统帝能亲政吗?”

    朱祁钰嗤笑一声:“正统六年,正统帝就开始要夺回皇权了,可张太皇太后不肯放权,非要等到正统帝十六岁。”

    “可她忽然薨逝!”

    朱见漭脸色微变:“您的意思是?正统帝做的?”

    “朕不知道,朕当时不敢参与朝政,但以正统帝的性格,必然是他做的。”

    “皇族啊,哪有什么血脉亲情啊。”

    “张太皇太后根本不可能放权。”

    “攥着权力,死活不放手,作为皇帝,岂能居于人下?”

    “你可知,张太皇太后的权力何来?”

    “是朝臣给她的!”

    “同时给的,还有孙太后!”

    “算是两宫主政!”

    “在宣宗皇帝驾崩后,朝臣请两宫太后出来主政。”

    “可后来,只剩下一宫主政,孙太后从未主政过,这一点朕很确定。”

    “而且,当时朝臣给张太皇太后上疏,称的是陛下!”

    朱祁钰面露阴冷:“百官为何要给她主政之权?”

    “你要知道,大明的政治制度,就算没有皇帝,天下也能正常运转,只要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皇帝年幼也无妨。”

    “偏偏给张太皇太后上了主政之权。”

    “先帝遗诏,并没有这一条!”

    “先帝根本就没想过,让两宫太后主政!”

    “因为,洪武朝,就有后妃不得干政的死规矩!”

    “是杨士奇,破了太祖皇帝的祖制!”

    “他才是罪人!”

    “哼,文官随便破祖制,反而不许皇帝破祖制,这是什么道理?”

    “所以,朕刨了杨士奇的根子!”

    “杨士奇不是想扩大士绅的权力吗?想让自己家变成世家吗?好呀!朕给他好名声,但杀了他九族!”

    “张太皇太后不也为了自己的权力,而丢掉了皇权吗?”

    “好啊!”

    “朕也给她好名声,但灭了她的外族!”

    朱祁钰眸现疯狂:“正统帝,当时一定和朕一样的想法,朕相信自己的哥哥。”

    “他的能力比朕强。”

    “一定是他,杀死了张太皇太后!”

    “才得以提前亲政!”

    “而执行者,就是王振!”

    朱祁钰笑道:“朕身边太监多的是,为朕而死的太监,也比比皆是,但朕对他们,远远达不到正统帝对王振的感情。”

    “所以,朕断定,正统帝把王振视为父亲一样的存在。”

    “而王振,不负重托,帮助正统帝除掉了亲政路上的唯一一块绊脚石,张太皇太后!”

    “别忘了,当时上疏主政的是两宫太后,除了张太皇太后外,还有孙太后。”

    “孙太后怎么能甘心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力没有了呢?”

    “所以,她一定参与了,并且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因为,她的死,和宣宗皇帝如出一辙!”

    朱祁钰笑了起来:“太像了!”

    “宣德九年,宣宗皇帝尚且在边境巡逻,身体无比健硕,刚到宣德十年正月,就忽然病重,眨眼就崩逝了。”

    “张太皇太后也是这样的,忽然就病重了,杨士奇的上疏还没完事,人就死了!”

    “太快了!”

    “快到让人措手不及!”

    “而马上,正统帝就亲政了,他推翻了张太皇太后的一切,赶走了三杨,开始了自己野心勃勃的政治生涯。”

    “你说,这是不是他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