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58章 大战起,用战争解决政治难题(一)(3/6)

也无法和太阳争辉。

    这回口碑彻底崩盘,谁也救不了的那种。

    朱见漭七十岁了,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合格的政治家,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被民间所谓的民意左右。

    无论开战,还是求和,都没到时机。

    若开战,大明备战时间远远不够。

    求和,大明没有求和的先例。

    朱见漭其实在等待时机,民间矛盾到达极致时,他会用对外战争转移矛盾。

    他在思考,找一个好打的国家,速战速决,三天内结束战争,震惊全世界。

    逼着全世界打破现有的宗藩体系,主动朝贡大明,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

    而这个国家他还在选。

    挑的国家要有肉吃,必须能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还不能太强,太强的话,三天打不下来。

    战争的时机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要等民间矛盾到极致时,恰到好处地给民间信心。

    亮剑于外,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宗藩老实起来,乖乖开放市场,让大明商品再次涌入他们的市场,恢复大明经济。

    而这场战争的核心,缓解大萧条,解决金融危机。

    吞并国家,解决粮食问题,是第二个政治目的。

    最好要一战解决。

    最近一段时间,朱见漭一直在备战室里商讨,这场仗他必须御驾亲征,让天下看看,他朱见漭是老了,但朕在,你们谁也打不了大明!

    民间谩骂的声音,朱见漭丝毫不管,甚至还在推波助澜。

    现在骂得越凶,等战争胜利的时候,称赞的声音就越多。

    他是懂流量的。

    成化九年,沉寂九年的大明,忽然明诏天下,要求各大藩王,撤皇帝位,恢复大明宗藩体制。

    当然了,这番话都磨叽十来年了,都没人信了。

    最关键的是,各大藩国掌权都是佑字辈的,还有一些是厚字辈的,他们都忘记了,朱见漭的打仗本事。

    大明有意撩拨大秦,大秦皇帝朱见淮去年驾崩,如今在皇位的是朱佑枹。

    朱佑枹刚登帝位,正是春风意满的时候,对大明说了很多狂妄的话。

    大明反击,两国没少打嘴炮。

    却在成化十年初,大明忽然传出消息,亮剑大秦,朱见漭御驾亲征,讨伐大秦。

    全世界短暂震惊后,都觉得大明疯了吧?

    这些年,大明并没有参与军备竞赛,反而秦晋两国,连年战争,兵精粮足,朱佑枹也不是个废物,军事水平也算可圈可点。

    大明竟然忽然剑指大秦?

    不过也能理解,大明已经几年吃不到肉了,百姓吃饭,都得靠朝廷经过精密计算,给发补给粮,日子老难过了。

    民间已经沸反盈天了,都在怀念景泰朝的好日子,但没办法,谁让朱见漭狗屁不是呢。

    朱见漭的支持率,低得令人发指。

    52亿人,几乎人人骂他。

    这样一个不得民心的皇帝,居然要讨伐大秦,挑起战争?

    疯了吧?

    别说国外,国内都骂死他了,你不好好管民生,居然穷兵黩武的去打仗,你就不能跟世祖皇帝学一点好吗?

    全天下骂他。

    朱见漭在二月十七从京师誓师出征,二月二十四,抵达孟加拉省。

    各国军事专家估算,这场战争起码要打三年,大明很有可能会遭遇滑铁卢,成为世界笑柄。

    有战地记者,看了明军军容,兵卒还算精锐,就是精气神没有,一个个行将朽木,像个骷髅一样。

    废话,兵卒都不理解,为啥要打仗啊?

    家里饭都没得吃了,还打仗啊?这又得花多少钱啊,有这钱花在民生上不好吗?

    所以军无战心,一看就知道必败。

    二月二十六,朱见漭率领70万人,借道徐国,西征大秦。

    秦皇朱佑枹在恒河岸边,枕戈待旦,恭候大明雄狮。

    世界人的眼球,都聚焦在这场战争上面。

    大明国内,一片唱衰之声。

    都说成化帝在效仿正统帝,去大秦留学去了,被人笑掉了大牙。

    这种唱衰之声,声势浩大至极,仿佛将全体百姓的注意力,从失业的焦虑、困扰、难受上面,转移到了这场战争上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