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瞧着面色暖和多了。
“不碍事的,”老村长的目光依然盯着窗外:“江同志开着车呢!”
县城唯一的一家劳保用品店里。
江山和朱全能,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走了进来。
“同志,你们这有玻璃卖吧?”
“有,你们往后面走,要什么尺寸跟后面的师傅说去。”
江山往里一打量,敢情这店虽不大,杂七杂八、小零小碎的东西倒是不少。
临出来前,江山就让朱全能帮忙把几间教室里的坏玻璃,给量了尺寸。
也好趁着去县里一趟的时候,都给配上。
别的大忙帮不上,这点小事还是不在话下的。
这一会,在一旁盯着师傅划玻璃的朱全能,瞧着江山同志比乡长还要亲切。
毕竟,修缮教室的报告,递上去这么久也没见着回音。
倒是给一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痛痛快快的办成了。
“江山哥,你说你们大老远来一趟,”
朱全能憨笑道:“我们还没为你们接风,你们倒先忙里忙外的干上了。”
“嘿,”
江山扔了一支烟过去:
“我们这些跑外业的记者,平时就没少麻烦你们这些基层干部,再说,这不也是为了孩子嘛。”
“是是是,都是为了孩子。”
头一回被人称作基层干部的朱全能,悄悄挺了挺腰杆子。
仔细想想,如果真让他扎根基层的话,倒也不错。
想着想着,竟学着他爸的模样把手背在了身后:
“这帮孩子们不容易呀,上个学得陪着千万个小心。
咱们村的倒还好,外村的路上就苦了。
最要命的是,他不知什么时候,家里就供不上了。”
“不瞒你说全能同志,”
江山是真佩服老村长给儿子起的这名儿:
“这种情况其它地区也是一样,很多学校还不如你们四亭村呢。
往往一个学校一个班都坐不满,都得由村干部一个个上门动员去。”
“上门动员?”朱全能急道:“这事我爸年年都在干呀。”
“你们村也是?”
“哎呦,就这你还用问了,”
一旁正在划玻璃的师傅,开小差道:“哪个村子都一样。”
朱全能点点头:“不管是从前的识字班还是小学,都得去上门做工作。
不光是我爸,李老师也会一块去。
要是哪家出不起孩子的学费,李老师就会拿自己的工资做担保。
等到这家有大钱的时候,再还上。”
“那这家什么时候能有大钱呢?”江山这会掏出了一个小本子。
“当然是卖粮卖猪了。”
“这么说的话,”江山感觉:“李老师可真不容易。”
“不光是李老师,”
朱全能顿了几秒:
“之前四亭小学还有一位女老师,她原本就是我们村的一位知青。
如果遇上担保不够时,她也会把自己的工资顶上。”
江山的笔尖微微一停,他好像明白朱全能说的是谁了。
“好了,”
师傅拿下了手套:“你们数数,看看对不对数。”
看着眼前齐齐整整的玻璃,朱全能像见了宝一样开心。
“谢了师傅,”
江山数个屁,抱起一摞就往外走:“不够的话,我们再来买。”
“没问题,不够尽管过来。”
一人抱着一摞玻璃出了门后,朱全能明显比江山小心多了。
搁进面包车后的屁股时,都恨不得脱下自己的大棉袄给包上。
“走,咱俩找个面馆吃碗面去。”
忙活了半天,早饿了:
“吃完再给你爸他们送两碗过去,你没听医生说嘛,李老师那胃就看以后怎么吃了……”
就江山这要求,朱全能还能不答应?
全镇唯一的一间国营饭馆里,两人一人要了一大碗肉丝面。
油亮亮的酱汁肉丝、撒上翠绿的小蒜花,吃的两人话都舍不得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