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交界,长期作战,他从低级武官干起,硬是凭着一刀一枪的战功,升到了四品的武将。后来因为他叔父的关系,朝廷照顾功臣后代,硬把他调回襄樊郡,直到现在做了左指挥史,是一郡仅次于都指挥的第二武将,绝对是真才实学,在军中也有着极高的威望。冒襄和王逸对薛定敬佩有加,攀谈之下,薛定谈吐儒雅,绝不是腹内草莽的人物。背后冒襄、王逸二人说起,怪不得薛湘云落落大方,毫无一般官家小姐的骄矜和腼腆,确是家风使然。
除了应酬贺喜,冒襄还要忙着拜房师、会同年,忙得脚不沾地,但人逢喜事精神爽,竟是不觉得有多累。
陆帮杰公务很多,除了必须出面的应酬外,都是呆在衙门里。冒襄姐姐倒也理解,好在大事不须她操心了,她没忘了专门安排人回吉春冒家庄给老爹报喜。
等到大事基本忙完后,冒襄姐姐就和陆帮杰商量,让冒襄就在襄阳府准备明年的春闱,从襄阳到上京也近许多。陆帮杰无可无不可,冒襄倒有些犹豫,一是还要过完年,二是王逸不可能呆在襄阳,家里老母亲还在等着,他想着和王逸回趟家,过完年把王逸母亲安顿好,再让王逸陪着进京赶考。
冒襄姐姐劝道:“如今已是10月了,年一过就要忙着上京,从老家走,路上要走个把月,匆匆忙忙的耽误考试。如果耽误明年的春闱,就又要等三年。我看辛苦一下火生,回去一趟,一是告诉咱爹一声,二一个给王大娘留些银子,火生也能安心陪着你上京。”
王逸道:“我没有问题。留在襄阳府冒兄可以安心准备几个月,对春闱肯定更有把握。”
陆帮杰道:“大丈夫心在四方。会试不比乡试,整个大随的精英俊杰同场比试,不可掉以轻心。”
冒襄姐姐嗤笑一声道:“吆,咱们的陆进士了不起吗。”
陆帮杰嘿嘿笑着:“哪里哪里,不敢比咱们的解元公。”
冒襄迟疑道:“再说吧。”
陆帮杰着急去衙门,就说道:“你们再仔细商量商量,你多听听你姐的。”迟疑了一下又接着说:“这一阵子路上不太平,来来回回的碰上个事就麻烦了。”
冒襄问道:“怎么回事?”
陆帮杰吞吞吐吐地道:“还不是五斗米教闹的,全郡都有动静,你也不用多问了。”对冒襄说完,他起身道:“我还要上府里向知府汇报公事。”说完就匆匆出门去了。
冒襄和王逸回后院休息,一同来到冒襄的房间。刚坐下没一会,冒襄姐姐领着个陌生的丫鬟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张字帖,笑道:“这云丫头,知道我不识字,非要写什么信,说是你看了会和我说。”
冒襄接过信,打开看道:
“妹湘云谨启冒兄文几:闻兄高中解元,不胜欣喜之至。因思前日在归元寺,妹曾言此,竟然一语中的,料兄应佩服妹之未卜先知。兄今负一郡雅望,妹斗胆择一雅院,一为兄贺喜,再补前次接风草草之过。深秋登高,临江赏菊,皆助雅兴。望兄不嫌妹之浅薄,不吝移步赐教,以慰妹敬贤向教之心。谨启。”
冒襄忍不住笑道:“湘云姑娘真是太客气了。”
冒襄姐姐着急问道:“说的什么?”
冒襄道:“说挑了个好地方,给我们贺喜、接风。”
那跟来的丫鬟笑着说:“我们姑娘说了,特意让我们家老爷向郡守大人借了大洪山的菊影别院,我们太太和姑娘,还有七姑娘,请这边太太和舅少爷、王少爷,还有绿珠小姐去赏菊、吃酒呢。”
冒襄姐姐高兴道:“好啊!菊影别院的菊花真是一绝呢,你们家老爷真有面子,除了他别人谁也借不来。”
那丫鬟道:“定的是后天的日子,整一天呢。我们派车来接。”
冒襄姐姐道:“不用接,后天巳时我们准到。”
那丫鬟笑道:“那我就回去给我们太太、姑娘交差了。”
冒襄姐姐叫道:“翠墨,拿个大的赏封给这姑娘。”
丫鬟蹲身施礼:“谢谢太太。”起身拿着赏封高高兴兴地回去不提。
冒襄问道:“大洪山在哪?”
冒襄姐姐答道:“在城东北有10里路呢,大江边上,山南半山腰上都是一郡高官、豪门建的别院。山顶有望江亭,还有好大一片场地,建的有酒楼、茶肆,城里人出城游玩都喜欢去,是个热闹地方呢。”
冒襄接着问道:“那菊影别院呢?”
冒襄姐姐啧啧道:“最好的就是它了,这是咱们郡守大人的。先不说里面的亭台楼阁,主要是里面的菊园,听说所有的菊花都在里面呢,光是温房就有十多间呢。”
冒襄叹道:“真是难为薛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