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四十六章 逆练神功(4/7)

语气、用词、态度,就和史记上的汉文帝语气、用词、态度,相差无几。

    汉文帝当年是为了掌权。

    那么小官家是为了什么?

    文彦博一个激灵,旋即反应过来——这是要让文家交投名状!

    也是在逼着他这个老臣表态!

    更是在试探文家,有没有帮皇帝干坏事、脏事的觉悟——是的,大宋外戚们做的坏事,十之八九,其实都是替皇帝在做。

    文彦博对此,当然清清楚楚,因为他当年和温成张皇后家走的很近。

    对张家的那些事情,十分了解。

    那些年,张家外戚贪财、揽权,到处插手地方上的赚钱营生,惹得天下一片骂声。

    真以为是张家人愿意?

    张家就不想学曹家,清清白白做人?

    没办法啊!

    都是被逼的。

    文彦博想到这里,什么脾气都没有了。

    他重新变成了那个在庆历、皇佑年间,为了拜相,舔着脸和张尧佐称兄道弟的文彦博。

    “陛下圣明,法祖承圣,笃祖宗之教,必可为天下之明主!”文彦博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

    然后,他就叹息一声:“然而,老臣朽迈,恐难行事矣。”

    这倒不是他想推脱。

    实在是他确实不适合做这个事情了。

    “若陛下不弃,老臣乞以犬子及甫,为陛下效命!”

    这就是反向试探了。

    文彦博可不想文家最后落得如同张家一样的下场——张尧佐当年给仁庙当狗,做了那么多事情,被天下人围攻。

    最后呢?

    张家在京城,居然连个宅邸都没有,只能租别人家的房子住!

    温成张皇后去世后,张家就连房租都付不起了,只能上书乞求朝廷推恩。

    仁庙这才下诏,让有司按月给付房租九十千。

    换算下来,也就一百二十贯一个月。

    嘉佑时,这些钱可能还够张家人在汴京城租一个相对体面的房子。

    但现在嘛……

    恐怕只能去新城的边角地,才能租一个足够张家几十口人住的房子了。

    最让人寒心的,还是张尧佐的嫡子张山甫,他也是四朝老臣了。

    一辈子都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做事。

    最后官终枢密院都承旨。

    然而,张山甫致仕的时候,朝廷却没有恩荫其子孙,没了张山甫的俸禄,张家在汴京城的日子过的越发拮据。

    后来还是文彦博看不下去,在去年和当时的同知枢密院事安焘说了这个事情,安焘趁着新君即位的时候上书,才给张山甫的子孙争取了几个恩荫官的名额。

    文彦博怕不怕文家也被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当然怕!

    所以,他需要得到一些态度上的保障。

    忐忑中文彦博看到了小官家站起身来,满脸欢喜的道:“太师若能使文爱卿出面,自是最好不过了!”

    “朕早就听说,太师诸子之中,以閤门通事舍文贻庆及故承议郎文及甫最贤,早欲重用!”

    “奈何太师高风亮节,屡次推辞朕的任命。”

    “如今太师既首肯,使文君出山,朕心实喜!”

    “得文君相助,大事可成也!”

    文彦博听着赵煦,将他最喜欢的两个儿子的名字、职务,流利的说出来后。

    内心顿时欢喜起来。

    且不管未来如何,就是现在的这个态度,已经值得文家下场了。

    于是拱手而拜:“陛下爱幸犬子,老臣感激涕零,必教犬子用心王事,为陛下牛马走。”

    赵煦微笑着,看向文彦博,问道:“太师现在可以回答朕了吧?”

    “东南西北四个抵当所,太师喜欢哪一个?”

    文彦博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拜道:“老臣一切唯陛下之命是从!”

    “善!”赵煦点头,便道:“朕明日要出幸开封府,文君可随驾而行。”

    “臣谨遵旨意。”

    ……

    送走文彦博,赵煦摩挲了一双手,将那些抄录着三朝宝训文字的元书纸拿在手上。

    “熏娘。”赵煦看向一直侍立在旁的文熏娘,吩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