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五十七章 封赏(2)(3/4)

而且很多人都给他说好话。

    所以,高遵惠的飞升,合情合理。

    直龙图阁、广西转运使苗时中,寄禄官升朝奉大夫,加龙图阁学士,为江淮六路发运副使。

    这就是高升了。

    江淮六路发运使司,是大宋天下最重要的部门。

    地位相当于明清两代的漕运总督!

    广西经略安抚司公事关杞,加馆职直集贤院,并令入京述职。

    邕州知州苏子元,升为皇城使、襄州刺史,并从邕州士民之请在邕州立庙祭祀熙宁遇难军民,同时追封苏子元之父苏缄检校太尉,并纳邕州士民请,以‘苏缄庙颇有灵验’为名义,遣使封苏缄为邕州城隍,并告于南岳,并南岳主者施行。

    狄咏麾下的御龙第一将诸指挥,则皆拜遥郡。

    广西本地的几个土官,比如出力甚多的岑自亭、自带干粮的莫世忍等土官。

    则分别封左武卫大将军、羽林卫大将军、羽林中郎将等官,并命有司赐甲、带、仪仗、金印。

    嗯……

    这些在汴京城里,属于安置闲散宗室、待罪武臣的官爵。

    在广西、交趾地区,依然含金量十足!

    土官们就喜欢这个!

    尤其是,穿上山文甲,再配上金带,拿上金印。

    土官们可以连夜回家祭祖了。

    至于交趾当地的土司、豪族,则只是按照章惇等人的上报,落实了他们的官职,并赐给官印。

    这也足够了。

    他们要的,也只有这个。

    赵官家们认他们,肯册封他们,就已经很好了。

    当然了,福利和政策是有的。

    从右江安抚使吕嘉问等请,于门州、广源州等地,敕建寺庙,延请高僧入主,并命传法院,颁给佛经,赐给度牒。

    同时,从侬智会、侬德盛等人所请,许交州诸州学生,可至桂州、邕州、宾州、柳州等地州学求学、读书。

    赵煦在这个时候,插手其中,特旨增加广西发解试员额二十,同时,增加广西可录太学员额二十五人。

    并明令这些额度,全是给土司们的。

    要求章惇,从土司们中选拔出那些‘行义蹈仁’、‘忠心可嘉’之人。

    让这些人自己推荐员额,安南宣抚使司,只做资格认可。

    看上去,赵煦这一手,是在开历史倒车。

    直接将交趾北方诸州从科举社会,推回了东汉察举制。

    土官们肯定会‘内举不避亲’,将这些员额,全部给他们的子孙!

    但赵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是温水煮青蛙,也是潜移默化之策。

    可能一代人还看不出效果,但两代、三代,成绩就会出来!

    此外,这还是根胡萝卜。

    因为,名额是固定的,但谁有权推荐,推荐几个人?

    却是安南宣抚使司衙门的权力。

    当大部分事情,都汇报完毕,李清臣的神色,忽然有些犹豫起来。

    “卿还有何事?”赵煦奇怪起来。

    “奏知陛下……”李清臣揣着明白当糊涂禀报道:“广西经略安抚使司,还上报了一个十八岁之机宜文字的名字,臣等惶恐,不敢擅专,乞陛下圣裁。”

    “嗯?”赵煦微笑着问道:“不足十八的机宜文字?还立了功劳?国家有此贤才,卿等当不拘一格!”

    “此机宜文字,姓名、三代可道上来。”

    机宜文字,是安抚使、宣抚使自己征辟的私人幕僚,朝廷也是认的。

    “机宜文字王棣,父王雱,故左谏议大夫,至于乃祖……”李清臣颤抖着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特进、守司空、荆国公王安石!”

    这是第一次有大臣主动在御前提及这个庆寿宫的禁忌。

    赵煦眯着眼睛,轻描淡写的说道:“朕知道了。”

    然后就不再说话。

    李清臣听着,顿时明白了——这个事情,就不要去打扰两宫了,区区一个十八岁的机宜文字,都堂自己安排相应的升赏就可以了!

    于是恭恭敬敬的拜道:“臣谨遵旨意。”

    ……

    李清臣回到西府的令厅。

    东府的中书侍郎张璪已经在等着他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