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阵型宽度就该比人多的一方更窄,这样才厚重。如果已经人少了还拉得很快,纵深方面就会单薄如纸。
但诸葛亮却偏偏不按军事常理出牌,就是这样沿着滇池东、南两侧的湖岸逶迤而来,摆出要先包抄出一个宽大进攻正面的姿态。
哪怕阵势看着很单薄,似乎士家军只要主动往北一扎、就能把汉军拦腰截断,诸葛亮也丝毫不以为意。
士壹感受到了相当强的诱惑,也被弟弟的怂恿闹得有点动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冷静。
“诸葛亮诡计多端,说不定这就是他主动诱敌的伎俩!就是想勾引得我军沉不住气,转守为攻,那样他就不用来强攻我们的营垒了!
我们一定不能中诸葛亮的诡计!不管敌军看上去多狂妄、他们的阵势多单薄,我们都要岿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就等着诸葛亮主动来攻!”
士壹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四弟还能说什么?也只能是顺其自然。
于是,汉军就这样大大方方,在敌军阵前不过两三里的位置上,沿着滇池南岸横掠过阵,充分机动到位,并且机动到位后还能重新微调阵型,把部队整备到一个最佳进攻姿态。
然后,甘宁才居中出马,左右两翼周泰、张任也身先士卒出马。来到阵前弩箭射程之外后,甘宁便带着骂阵手,对士家兄弟就是一阵鄙夷嘲讽。
“士壹蠢物!你又中了我家诸葛令君的计了!征西将军甘宁在此!尔等无能匹夫还不快快受死!
区区雍闿,我家令君要杀之实在是易如反掌!要不是想着你们士家盘踞险远、千里远征不易,我们也不至于非得暂时留下雍闿的狗命为诱饵、在这里等你们上门送死!”
士家军不少人刚才就已经隐约看到了远处的“甘”字旗号,只是天色还未彻底全亮,隔得太远视野不好。而且就算看到甘字,一时也不能确定对方是谁。
现在听甘宁自报家门,还有一堆骂阵手帮着鼓噪呐喊,士家军上下果然有些慌乱。
因为他们之前得到的情报,只说诸葛亮带着万余兵马来南中,并没有说甘宁那一路大军也来了。
现在都临门一脚了,听说敌军战力陡然翻倍,不少军官难免生出中计胆怯之心。
尤其当这种“你们又中计了”的事情,被甘宁当众喝破,士家军就更动摇了。因为哪怕有相对冷静的人能控制住自己,但他们也会忍不住想“那些袍泽、同僚有多少人会因为这一点而恐惧”。
这种猜疑链只要在临阵之际蔓延开来,效果就是非常致命的。
你自己可以不怕,但你怎么保证你身边的人也不怕?
而甘宁显然也很会掌控节奏,并没有在骂阵后立刻发起冲锋,而是持续让各部耀武扬威骂阵,足足挑衅了小半炷香的时间,然后才发起全面冲锋。
这也是诸葛亮战前交代他的——如果刚骂完、刚说了己方的倚仗,然后就立刻冲锋。那么敌人也会被热血和本能的应激反应所驱使,硬着头皮先干再说,不会冷静下来想一想。
就是要稍微给敌人一点猜疑、思考的反应时间,让攻心的效果稍稍发酵,然后再以迅猛的攻势证明和扩大这种恐惧的合理性,才是攻心效果最好的。
小半炷香的时间差,是最合理的发酵时长——这是诸葛亮多年总结、精算出来的经验。
“杀!自立之贼,必遭天诛!”
“助曹为虐,必遭天诛!”
“降者不杀!”
甘宁铁戟一招,便带着数百骑,以及后续的刀盾兵、斧盾兵一起冲了上去。两翼的张任、周泰也是几乎同时杀出。
南征的汉军,几乎没有配置长枪兵,只有少部分的戟兵,这也是为了适应南中的山地战环境。所以今日的攻坚,也都是以刀斧、钉锤配盾的士卒为主力。
好在对面的营垒防御设施也不太坚固,而且敌人也多是持盾短兵,双方都没有兵器长度的优劣势。
士家军作为防守一方,倒也能临阵放出三四阵箭雨,不过南中湿热,弩弦不耐久也容易失去弹力,所以同样是用弓作为主要远程武器。
士家的士兵还不擅长淬毒,就指望普通步弓的物理动能穿透汉军甲胄,就实在有些为难了。
甘宁周泰等部,就硬生生顶着这三轮箭雨,很快冲到了近前,付出的伤亡也不多,双方立刻进入了惨烈的肉搏。
士家将士用的兵器质量,也就比南蛮人略好一些,但是比曹刘这两大当今顶级势力,肯定是相去甚远的。
他们被刘备打得缩在交趾也有好几年了。中原惨烈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科技升级,也跟他们无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