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2/3)



    尤其是汴梁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本就觉得自己与国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最主要的是,汴梁城作为大宋的都城,常年有外国人在此穿梭行商。朝廷软骨头,他们这些百姓对于那些个外国人也是硬气不起来,相当于脊梁骨都被抽断了。

    现在太祖皇帝亲临,带着兵要北伐,那可真是……

    我们都希望太祖皇帝归来,就是那个黑脸膛、山羊胡的。

    甚至还有人编了首歌,说什么“我的父母整天都在说以前的日子好,好久以前,在太祖皇帝的时代,在爷爷追求奶奶的时代。我的爷爷发誓,仅仅在五十年前,汴河水仍然很清澈,朝廷也屡战屡胜;而奶奶认真的说,当她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她可以直接喝汴河水而不会生病”。

    这虽然是在抱怨朝廷,但实际上也能看出百姓们的心之所向。

    不知道谁带头喊了一声“吾皇万岁”,紧接着,整个汴梁城的百姓都在群起高呼吾皇万岁,连带着赵匡胤带来的开宝宋军,以及汴梁城中那些个禁军,都在跟着喊。

    现在的禁军还不像几十年后,虽说是有点退化,有那么些冗兵,但至少现在来看,还没完全烂到根上。

    烂了,但是没全烂。

    开宝宋军可是正宗的天策式训练,请的老师都是李靖和李绩一样的人物。而天策军的训练章程,完全是按照后世军队的操练之法。

    军队之中自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军纪军风在李清的强迫症要求之下,都变得严格的很。

    现在那开宝宋军往地上那么一站,都能看得出明显与真宗朝的禁军不同。

    真宗朝的禁军,站在那里都要拄着长枪,或者倚靠着点什么,松散到不得了;而开宝宋军往那一站,就如一根标枪一样,笔直地扎在那里,毫不动摇。

    “真乃熊虎之师也!”王旦捋着胡子,笑呵呵地评价道。

    他倒是看到那些宋军完全不着甲胄了,但是本着自己也不知兵,不知道太祖朝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能过多置喙的原则,他选择了沉默。

    但他是沉默了,自然有管不住嘴的。

    原本在景德三年,被王钦若等人排挤罢相,去陕州当知州的寇准已经被赵匡胤钦点平反,回到了中枢,任枢密使、同平章事。

    寇老西儿和一般的文臣不一样,他可是知兵的。虽说“白刀子进绿刀子出,扎你苦胆;白刀子进黄刀子出,我扎你屎包”的轶事典故是编的,但寇老西儿的确在军略方面颇有见地,在他劝赵恒亲征澶州城的过程中就可见一斑。

    “官家,这开宝军,为何不着甲?”寇准在赵匡胤身边忧虑地问道。

    宋朝比较宽和,所以君臣之间在平时也没那么多说头,有什么说什么就是,也用不到跪在地上先请死罪再提意见——一般这种情况,都出现在正式场合之中。

    说了多少遍了,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

    “平仲无需忧虑,开宝军常年学习新式战法,更兼我开宝军刚从大唐订购了一批唐式装备,火力大大加强。”赵匡胤捋着胡须,笑呵呵地说道:“披甲就不必了,平仲只需看着便是。”

    寇准眼尖,看到了“唐宝”闪电后面拖拽的火炮,指着问道:“官家,那个是何物?”

    “火炮,”赵匡胤抚须笑道:“此乃战争之神,朕此次带了足足一个炮兵师,只要他们同时开火,顷刻间糜烂数十里。”

    寇准的目光中明显带着不信,就这“小东西”?能有多大的能量,还顷刻之间糜烂数十里,你咋不上天呢?

    像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他寇准见得多了。就说那庐山瀑布,的确很壮观,但也够不上“银河落九天”那么夸张。如果按照文人们惯有的比例尺等比缩放……这糜烂的数十里,缩放之后也就能干碎一间屋子?

    赵匡胤也知道他不信,人吧,总是对于自己没见识过的东西抱有怀疑,更何况这东西还超出了他的认知。

    老赵脾气好,也不以为忤,笑呵呵地拍着寇准的肩膀道:“平仲无须担忧,等到战事开始,给你见识见识你就明白了。”

    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思,寇准稀里糊涂地坐上了老赵专用的指挥车。

    说是指挥车,其实就是大号的特制房车。为了此次出征,一共带了十辆,群臣共用九辆,而寇准深受赵匡胤的喜爱,跟着他共乘一辆。

    寇准嘴上说着不敢,但腿动的比谁都快,身体比谁都诚实。

    迈着步子上了车,寇准便被面前的豪华配饰深深吸引住了。

    “平仲别那么拘束,来来来,跟朕打扑克。”赵匡胤呵呵笑着,坐到了麻将桌的边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