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129章 序幕(3/4)

坦的长呼一口气。

    “荣那小子,到哪里了?”

    似是随口一问,周仁确实赶忙再一拱手:“新丰。”

    “宗正派了人,责问公子眷恋不归,公子答复道:想要在太上皇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再去栎阳的太上皇庙,为太上皇献上血食三牲……”

    听闻此言,天子启只略有些疲惫的闭上双眼,扬天一声短叹。

    新丰,在秦之时,被称为骊邑。

    汉五年,项羽自刎乌江,汉王刘邦立汉国祚,史称:汉太祖高皇帝。

    自己做了皇帝,刘邦一开始还没注意;

    直到后来,刘邦穿着皇帝的服饰入宫拜见老父,却发现老父亲以位鄙者的礼节,恭迎自己这个做儿子的上座?

    开口问过之后,才知道老爹这是得了‘高人指点’,知道了皇帝和家人之间,是先论君臣,而后才论长幼的。

    于是,即便是作为父亲,刘太公也还是以臣子礼,迎接了自己的皇帝儿子。

    被老爹这一出闹得啼笑皆非,刘邦便也就大手一挥,尊父亲:太公刘煓为太上皇。

    之后,又发现老爹在长安住的很不开心,整日整日的念叨老家丰邑、挂念老家的邻里乡亲们;

    刘邦又是大手一挥,按照丰邑的模样,在长安以东百五十里的骊邑,复刻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丰邑出来。

    一样的建筑,一样的道路,一样的布局;

    甚至还有一样的人、物,乃至一样的鸡鸭、猪狗!

    太上皇很高兴,自此在这个被搬到长安附近的‘丰县’玩儿的乐不开支,整日里蹴鞠走狗,好不快活。

    见老爹终于高兴了,刘邦也总算是安下心,旋即将骊邑改名为:新丰。

    ——新的丰邑。

    而眼下,刘荣已经抵达新丰——距离长安不过百五十里的位置;

    乘车,不过朝走晚至,骑马更不过个把时辰的功夫……

    “不能再拖了啊~”

    “从关外到长安,千余里的路,却磨磨蹭蹭走了一个多月;”

    “——那混账,已经为朕拖了很长时间。”

    “很长很长时间……”

    如是呢喃着,天子启本有些涣散的目光,也随之重新聚焦到了一起。

    直勾勾望向殿室上方的横梁,呆坐许久;

    终,还是将目光下移到殿门方向,能直接看到殿门外的方向。

    “即刻拟诏!”

    “奉太后诏谕,迁材官都尉程不识,为长乐卫尉!”

    天子启此言一出,周仁当即面色一紧,却是一句话也没多说,只满脸严肃的绷起了脸。

    果不其然:诏书颁下后,仅仅只过了小半个时辰,东宫太后便遣人来传。

    ——窦太后,终于召见了天子启。

    天子启,也终于得以面见母亲窦太后。

    乘上黄屋左纛,自司马门北出未央宫,沿蒿街东行;

    刚到长乐宫西宫门外,天子启便看到了已经走马上任,如铁塔般屹立于宫门外的长乐卫尉程不识。

    面色如常的上前,稍翘起嘴角,对程不识温而点点头;

    旋即便在宫人的引领下,朝着长信殿的方向走去。

    这一日,必将载入史册。

    但具体会被记载成什么样,就要看长安坊间的家们,有怎样的想象力了……

    ·

    ·

    ·

    长安以东百五十里,新丰,栎阳行宫。

    作为皇长子,刘荣当然没资格住进行宫正殿。

    甚至即便是做了太子,刘荣也绝非汉家任何一处行宫的‘在册vip’。

    行宫,是皇帝临时落脚的皇宫。

    能住的,只有汉家的两位皇帝——天子,与太后。

    但不能住,却也丝毫不影响刘荣,借着‘祭拜太上皇’的名义,来看看这处颇具传奇色彩的行宫。

    ——毕竟这栎阳行宫,或者说是‘栎阳宫’,可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身前所居住的居所……

    “绮兰殿如何?”

    “可有异动?”

    满带着好奇的左顾右盼着,刘荣嘴上却是一如过往这几个月,询问起长安——尤其是宫内的事。

    而在刘荣身侧,已经陪同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